天安字典

《晚春》

时间: 2025-05-16 00:13:11

诗句

品物趋时慰寂寥,静观玄化自超遥。

鹦因求友偏饶舌,柳为含绵嫩折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0:13:11

晚春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原文展示:

品物趋时慰寂寥,静观玄化自超遥。
鹦因求友偏饶舌,柳为含绵嫩折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晚春时节的感受:随着物候的变化,内心感到些许的慰藉,静静观察自然的变化,心灵却能超然于世。鹦鹉因为追求友谊而喋喋不休,柳树则因春意盎然而娇嫩欲折。

注释:

  • 品物:观察万物,感受其变化。
  • 趋时:顺应时节的变化。
  • 寂寥:内心的孤独和清寂。
  • 玄化:指自然的变化,深邃而神秘。
  • :鹦鹉,一种善于模仿的鸟,象征喋喋不休。
  • 含绵:形容柳叶柔软而含蓄,充满春意。
  • 嫩折要:指嫩柳的枝条容易被折断,形象地描绘出柳树的娇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仲明,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见记载,但其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晚春》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感悟,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晚春》是一首充满生机和哲思的诗作,诗人在简单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内涵。开篇以“品物趋时慰寂寥”引入,表现出对万物变化的细腻观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致品味获得了内心的慰藉,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接着“静观玄化自超遥”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于世俗的宁静心境,强调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后两句通过鹦鹉和柳树的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鹦鹉因追求友谊而喋喋不休,反映出人类在沟通与情感上的复杂性;而柳树则因春意盎然而显得娇嫩,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整首诗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和谐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品物趋时慰寂寥
    • 诗人观察万物的变化,随着季节的更替,内心感到一丝慰藉。
  2. 静观玄化自超遥
    • 在静谧中观察自然的变化,心灵超越了世俗的纷扰,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3. 鹦因求友偏饶舌
    • 鹦鹉因为渴望友谊而喋喋不休,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求。
  4. 柳为含绵嫩折要
    • 柳树因春意而显得娇嫩,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柔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相联系,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鹦鹉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人类的社交需求。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鹦鹉:象征喋喋不休的人际关系。
  • 柳树:象征春天的生机与脆弱的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品物趋时”意为: A. 观察万物的变化
    B. 感受孤独
    C. 追求友谊
    D. 超越世俗

  2. 诗中提到的“鹦”主要象征: A. 自然生命
    B. 喋喋不休的社交
    C. 内心的宁静
    D. 孤独感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晚春》与王维的《鸟鸣涧》都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内心情感的描写。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山水的意境,而姜特立则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相关查询

南歌子 其三 最忆 南歌子 题画二首 其一 南歌子 游西山舟中 南歌子 南歌子 南歌子 其二 别怨 南歌子 其一 闺情 南歌子两首 其二 南歌子 南歌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博施济众 描写美景的诗_千山万水的美景诗句赏析 家开头的成语 没三没四 鹯芋 石字旁的字 豻侯 馨繁体字书写指南_掌握汉字馨的正确写法 横竖勾的汉字_带横竖勾的汉字大全 带心字底的字有哪些?带心字底的汉字大全 先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9画起名常用字精选_9画吉利汉字推荐 鼎角 放任自流 燕雀处堂 至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门不夜关 刀头燕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