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3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31:31
大江东去 寿坡词
作者:张慎仪 〔清代〕
眉山秀拔,想公灵应与,山同不朽。
山外梅花梅外雪,正是春催三九。
重辩瑶情,斜传瑰句,引起台莱祝。
习成风尚,只今犹在人口。
翁毕觞咏而还,我来糜介,亦步人尘后。
玉版笋肥鸡粥美,更以水仙为侑。
心爇瓣香,图悬笠屐,肸能通否。
待春强半,还为同叔称寿。
眉山高耸而秀丽,想必公灵(指诗人)应与这大山一样不朽。
山外的梅花和梅花外的雪,正是春天催促着三九(指寒冬的最后一段)。
重温那优雅的情感,斜传那美丽的诗句,引起台莱的祝福。
这种风尚已经形成,如今仍在人们口中流传。
老翁吟诵完酒词就回去了,我来这里饮酒,亦步人后尘。
美味的玉版笋和鸡粥,更有水仙花作为陪衬。
心中燃起香气,想把笠屐悬挂,肸(肆意)能通否。
待到春天过了大半,仍然要为同叔祝寿。
张慎仪,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性情洒脱,擅长诗词,尤其以咏怀诗和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多受到山水和人情的影响,追求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大江东去 寿坡词》创作于一个春日的聚会场合,诗人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生活的热爱,结合了对自然的描绘与人情的思考,反映出当时文人对友谊和生活的重视。
《大江东去 寿坡词》是一首充满生动意象和深情祝愿的诗。开篇以“眉山秀拔”引出诗人对山的崇敬,象征着高洁不朽的理想。接着通过“梅花梅外雪”的描绘,营造出春天即将来临的氛围,暗示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诗中“重辩瑶情,斜传瑰句”一句,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仿佛在诉说着文人间的友谊与情感的传递。
“习成风尚,只今犹在人口”,表达了时代风尚的延续,诗人在此感慨流传的文化和传统。后面几句描绘了聚会时的欢愉场景,诗人以美食和饮酒来渲染气氛,表达了生活的享受与人际的亲密。最后的“待春强半,还为同叔称寿”则是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情的深刻思考,是一首融情与景的佳作。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享受,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大江东去 寿坡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张慎仪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眉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高洁与不朽
C. 人情的冷淡
D. 自然的无情
“待春强半,还为同叔称寿”中,春天象征什么?
A. 寒冷
B. 友谊
C. 生命的复苏
D. 忧伤
答案: 1.C 2.B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