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2:28
原文展示:
千峰雪犹积,万木春已回。穷阴倦羁束,忽欣阳景开。徐步出衡门,中野展幽怀。杖策遂侵寻,独下前山隈。惊湍激远飙,疏篁耿寒梅。婆娑时动容,似与客徘徊。岁晏益多感,况斯韶景催。暂赏岂所欢,离念方催颓。还观增怆恻,三叹为谁来。
白话文翻译:
千山上的雪依然堆积,万木却已迎来了春天。长时间的阴郁让人感到束缚,忽然间阳光明媚让人欣喜。慢慢地走出家门,在野外的广阔天地中抒发深藏的情怀。拄着拐杖逐渐深入,独自下到前山的弯曲处。急流激起远方的风,稀疏的竹林中寒梅明亮。树枝摇曳时似乎在动情,好像在与客人一起徘徊。年末时更加感慨,何况这样的美景催人老去。短暂的欣赏怎能带来欢乐,离别的念头正催人颓废。回头再看增添了悲伤,三次叹息是为了谁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晚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冬末春初的日子里,作者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从长时间的阴郁天气中解脱出来,独自外出欣赏梅花,感叹岁月的流逝和离别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末春初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雪山的积雪、春天的回归、阳光的明媚,以及梅花的盛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千峰雪犹积,万木春已回”一句,既展现了冬日的余寒,又预示了春天的到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后文通过“徐步出衡门”、“杖策遂侵寻”等句,描绘了作者独自漫步山野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然而,“岁晏益多感,况斯韶景催”等句,又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离别的忧愁,增添了诗歌的深沉和哀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美景与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描绘冬末春初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离别的忧愁。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千峰雪犹积”一句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D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忧愁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B
诗中“婆娑时动容,似与客徘徊”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