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9:31
满城戏鼓,映九衢电光,烟火明灭。临路冻泥深,听步屟声咽。千门桃符都换新,怪梅柳萧索无人折。望春春远,原来尚值,岁穷时节。天公放晴半日。又密布同云,吹下严雪。安有大裘,长庇孤露鹑结。谁家儿女犹笑乐。道鱼龙曼衍无休歇。夜来寒重,霜华透骨,怯对明月。
城市里鼓声阵阵,映照着大街小巷的灯光,烟火明灭闪烁。路上冻泥深厚,听见脚步声显得很沉重。千家万户的桃符都已换上新样,唯有梅树和柳树萧索,没人去折取。望向春天,却发现它距离我们还远,原来还是岁末时节。天公放晴了半天,但又乌云密布,严寒的雪纷纷飘下。哪里有厚重的裘衣,长久庇护那孤独的鹑鸟?谁家儿女还在欢笑?路上鱼龙游弋,似乎没有尽头。昨夜寒气沉重,霜华透骨,让人怯于面对明月。
“桃符”源自古代习俗,春节时贴上象征吉祥的春联,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诗中提到的梅和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春天意象,梅花代表坚韧与高洁,柳树则象征新生与希望。
作者介绍:周岸登,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在创作上多受传统文化影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岁末年初,正值寒冬时节,诗人通过描绘城市的景象与冬季的寒冷,表达对春天的期待与无奈。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冬末春初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寒冷的无奈。诗的开头,满城的鼓声和烟火映衬出一种热闹的节日气氛,而紧接着的“冻泥深”却让人感受到冬季的沉重和冷清。随着“千门桃符都换新”,诗人带出了迎接新年的期待,但随之而来的“梅柳萧索无人折”又让人倍感孤独。
在“天公放晴半日”后,诗人再次感受到寒冷的侵袭,形成了诗中情感的强烈对比。最后,诗人通过对“鱼龙曼衍”的描写,把这种无尽的冬寒与人们的欢笑形成鲜明对照,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时节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既有对春天的渴望,也有对寒冷现实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冬末春初的描写,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期待,体现了在寒冬中对春天的渴望和孤独感。
诗词测试:
诗中“千门桃符”指的是什么?
A. 春联
B. 灯笼
C. 鞭炮
D. 鲜花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A. 鼓声
B. 梅柳
C. 雪花
D. 明月
“夜来寒重,霜华透骨”这一句的意思是?
A. 夜晚温暖如春
B. 夜晚寒冷刺骨
C. 夜晚星光闪烁
D. 夜晚寂静无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