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8:5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8:54:24
望春回
作者: 汪东 〔清代〕
绣衾坐拥,看小窗弄明,镫炷初灭。
朝露未全晞,任步径苔滑。
蟏蛸悬丝檐瓦际,顿萦惹旧日思千结。
半生漂荡,更堪四瞩,故人车辙。
中肠自知冷热。叹隔岁经年,离绪偏切。
空恁恶怜伊,只相望悽咽。
从前密语犹记著,仗莺儿燕子丁宁说。
不留春住,红英乱落,恰似啼血。
全诗翻译:
我坐在绣被上,透过小窗看着外面的明亮,灯芯刚刚熄灭。
早晨的露珠尚未完全消散,我任由脚步在湿滑的苔藓小径上行走。
蟏蛸(蛤蟆)在屋檐下悬挂着丝线,勾起了我对往日的千般思绪。
我漂泊了半生,更加能看到曾经的故人留下的车辙。
心中自知温暖与寒冷,叹息岁月流逝,离愁更加深切。
空自怜惜她,只能相对而泣。
往日的细语仍记在心中,仗着黄莺和燕子的温柔言语。
不让春天停留,红花纷纷飘落,正如啼哭的鲜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莺儿燕子丁宁说”暗指春天的鸟语花香,象征着美好和温暖的情感。古人常以鸟类寄托相思之情。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活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诗歌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风格细腻而感伤。
创作背景:
《望春回》创作于春天的时节,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与情感,表现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春天的渴望,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望春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冲突。诗人在绣被上静坐,透过小窗看着窗外的明亮,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频繁出现的自然意象如“朝露”、“红英”,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蟏蛸悬丝”与“旧日思千结”的结合,暗示着诗人对往昔的缅怀与对逝去岁月的惋惜。诗的后半部分提及故人车辙,显示出对故人的思念以及人生漂泊的孤独感。最后两句则通过“莺儿燕子”的温柔与“红英乱落”的悲哀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失去的无奈,整首诗在感伤中浸透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离愁的深切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隐喻、拟人等。比如“红英乱落”将花瓣的飘落比作哭泣,增添了诗的悲伤情感。同时,诗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个人的感悟,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失去的无奈,展现了人生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镫炷”指的是什么?
“蟏蛸悬丝檐瓦际”中的“蟏蛸”指的是什么动物?
本诗表达了对什么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