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1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11:46
为欲看山助眼明,频占鹊喜报新晴。
春光已过三之一,尘世难逢四者并。
诗酒深情殊未适,水蔬薄具亦频更。
终来不似西湖好,晴雨皆堪傍柳行。
为了能看清山的美景,我频频占据那喜鹊的栖息之处,期待着新晴的到来。春光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世间难得四者并存的美好。诗酒虽然情深,却总是难以适应,水边的蔬菜虽少,却也常常更替。终究这里的景致不如西湖好,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适合在柳树旁漫步。
作者介绍:刘学箕,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景物,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游历于雪坡之地,因天气原因未能欣赏到理想的山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头两句以“为欲看山助眼明”引出主题,展示了诗人想要欣赏山的愿望,而“频占鹊喜报新晴”则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期待。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春光流逝的感叹,反映了生活的无常与难得的美好。特别是“尘世难逢四者并”,道出了人世间的美好事物往往难以同时拥有的现实。最后两句则将思绪引向西湖,表现出对西湖美景的向往,并通过对比强调了所处环境的不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使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例如通过“西湖”这一意象来对比其他景致的不足,凸显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助眼明”?
“春光已过三之一”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的“西湖”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