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1:39
苦海周遭断去帆,
东风吹泪向天南。
龙蛇泽里清明五,
燕雀笼中寒食三。
扑面风沙惊我在,
满襟霜露痛谁堪。
何当归骨先人墓,
千古不为丘首惭。
在苦海的四周,帆已经断绝,
东风吹来泪水向南方流去。
在龙蛇出没的水泽中,清明节已过去五天,
而在燕雀的笼中,寒食节则已过去三天。
扑面的风沙让我惊愕,
满身的霜露让我痛苦难忍。
何时才能回归先人的墓地,
千古以来不为坟头感到羞愧。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阮亭,南宋末年杰出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抵抗元朝侵略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激昂,常常表达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寒食》创作于南宋末年,文天祥身处国家危亡之时,因反抗外敌和政权腐败而被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表现出对故国的无限思念和对先人的怀念,诗中流露出深深的悲愤和无奈。
《寒食》展现了文天祥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的沉重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悲痛。开头两句“苦海周遭断去帆,东风吹泪向天南”,便以“苦海”象征生命的艰辛与困境,东风又引出泪水,表现出他难以自已的悲伤。接下来的“龙蛇泽里清明五,燕雀笼中寒食三”,则通过对节日的描写,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对故人的追忆。
中间的“扑面风沙惊我在,满襟霜露痛谁堪”,极具画面感,风沙的侵袭与满身的霜露,形成了对比,突显出身处逆境的痛苦与无奈。最后两句“何当归骨先人墓,千古不为丘首惭”,则是诗人的终极追问,表现出对先人的追思与归属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节日的描述,更是对历史、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表现出文天祥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悲壮情怀和对家国的无尽眷恋。
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家国的深切情感和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对先人的怀念和对生活困境的无奈,是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作者文天祥生活在哪个朝代?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何当归骨先人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文天祥在《寒食》中更加强调对家国的思考与个人命运的沉重感,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感慨。两者都反映出对历史的深刻关切,但表达的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