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2:0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2:01:03
北征垂半年,依依只南土。
今晨渡淮河,始觉非故宇。
江乡已无家,三年一羁旅。
龙翔在何方,乃我妻子所。
昔也无柰何,忽已置念虑。
今行日已近,使我泪如雨。
我为网常谋,有身不得顾。
妻兮莫望夫,子兮莫望父。
天长与地久,此恨极千古。
来生业缘在,骨肉当如故。
我北上征战已近半年,依依不舍只剩南方的故土。今晨渡过淮河,才意识到这里不是我的故乡。江边的故乡已无家可归,三年来我一直漂泊在外。我的妻子和孩子们如今在何方呢?我对他们的思念愈发强烈。往昔的忧虑已然消散,而今离别的日子临近,让我泪流满面。我在外为生计忙碌,却无暇顾及家人。妻子啊,不要再盼望我了;孩子啊,不要再期待父亲了。天长地久,这份离恨将会延续千古。来生的缘分依然会在,亲情不变如初。
作者介绍:文天祥,字廷亮,号宋瑞,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色,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他宁死不屈,最终被元朝俘获而殉国。其诗词多表现悲壮的情怀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文天祥北征抗元之际。他经历了战乱与漂泊,心中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这首诗正是他在渡过淮河时的感慨,表达了他对故土和家庭的深切思念。
《过淮河宿阚石有感》是文天祥在北征途中所作,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战士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情。诗中通过“北征垂半年”和“今晨渡淮河”的描写,呈现出诗人身处动荡的时代背景,表达了他对南方故土的眷恋。随着诗的推进,情感愈加浓烈,从对家乡的怀念逐渐转向对妻子和孩子的思念。
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龙翔”,不仅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也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团聚的渴望。而“泪如雨”更是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他在离别时的无奈与哀伤。最后的结尾,诗人将这种离恨与千古相连,表达了对亲情的永恒信念,显示出他对未来重聚的希望。
此诗不仅仅是一首对故土和亲人的怀念之作,更是文天祥对家国情怀的深刻反思,充满了悲壮与坚韧的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表现出在动荡时代中对家庭的无奈与渴望,体现了文天祥坚定的家国情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龙翔”指代的是:
A. 诗人对国家的期望
B. 诗人的妻子和孩子
C. 诗人对未来的幻想
D. 诗人对朋友的思念
“今行日已近,使我泪如雨”中的“泪如雨”形容的是:
A. 诗人的快乐
B. 诗人的愤怒
C. 诗人的悲伤
D. 诗人的思念
诗中提到的“天长与地久,此恨极千古”主要表达了:
A. 对时间的感慨
B. 对离别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