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甫里即事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4-27 15:15:10

诗句

江上渔郎晚祭,津头估客朝过。

钟边山近水近,篷底风多雨多。

饥蟹衔沙落簖,黠禽映竹窥罗。

丫头两桨休去,为唱吴侬棹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5:10

原文展示:

江上渔郎晚祭,津头估客朝过。
钟边山近水近,篷底风多雨多。
饥蟹衔沙落簖,黠禽映竹窥罗。
丫头两桨休去,为唱吴侬棹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渔夫和水上客商的生活景象。傍晚时分,渔夫在江边祭祀,早晨时,商人们在渡口忙着过往。钟声响起,山水相依,船篷下的风雨交加。饥饿的螃蟹衔着沙子掉入渔网,狡猾的鸟儿在竹林中窥探鱼网。小姑娘划着船桨停下来,唱起了吴侬的船歌。

注释:

  • 江上渔郎:指江边的渔夫。
  • 晚祭:指傍晚时分进行的祭祀,可能是对水神的祭祀。
  • 津头:渡口,指船只上下的地方。
  • 估客:水上商人。
  • 钟边:指钟声响起的地方,可能暗指寺庙或钟楼。
  • 篷底:船的篷布底下。
  • 饥蟹:指因饥饿而觅食的螃蟹。
  • 衔沙:螃蟹用嘴夹着沙子。
  • 黠禽:狡猾的鸟类,形容其机警。
  • 吴侬:指吴地的女子,吴侬软语是指她们的方言和歌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启(高启,公元 1336年-公元 1374年),字季良,号静庵,明代诗人。他以工整的律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人生的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当时江南水乡经济发展,渔业与商业交织,渔夫与商人的生活场景生动而富有韵味,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对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边的渔夫和商人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生活画面。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气息。开篇“江上渔郎晚祭”,便引出了渔夫的生活,接着以“津头估客朝过”展示了商人的忙碌,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诗中有许多生动的细节,“饥蟹衔沙落簖”与“黠禽映竹窥罗”描绘了江边生物的觅食行为,表现了生活的真实与生动。而最后一句“丫头两桨休去,为唱吴侬棹歌”,则让整首诗在忙碌与宁静之间找到了平衡,展现了水乡姑娘的优雅与韵味,也反映了江南特有的文化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渔夫在傍晚进行祭祀的场景,揭示了渔夫的信仰与生活。
  • 第二联:商人在早晨渡口的忙碌,点明了商业活动的兴盛。
  • 第三联:自然界的细节描写,螃蟹和鸟儿的动作展现了生机。
  • 第四联:小姑娘的歌声则将整首诗推向了情感的高潮,传达出一种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诗中多采用对比与意象,表现出渔夫与商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同时用拟人手法让自然界的生物显得生动有趣。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江边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上渔郎:象征着勤劳与朴实。
  • 津头估客:代表着商业繁荣与人际交往。
  • 饥蟹:暗示自然界的生存竞争。
  • 吴侬棹歌:象征着江南的文化与生活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上渔郎”指代什么? A. 渔夫
    B. 商人
    C. 学生

  2. “丫头两桨休去”中“丫头”指的是: A. 小鸟
    B. 小船
    C. 小姑娘

  3. 诗中提到的“饥蟹”表现了什么? A. 生活的丰饶
    B. 自然的竞争
    C. 船只的行驶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歌子》:张志和的作品,以渔民生活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江上渔者》:王维的诗作,同样描绘了渔民的生活,展现了山水的美丽。

诗词对比: 高启的《甫里即事》与李白的《将进酒》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前者注重于生活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强调豪情与奔放。两者都展现了各自时代的文化特色,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江南水乡的文化与生活》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柳梢青·春事匆匆 朝中措·海棠零落瑒花繁 虞美人·二年浏水司征榷 满江红·五十头颅 好事近·今岁度元宵 浣溪沙 昭君怨·去岁银山塔上 西江月·歌扇潜回暖吹 西江月·洗眼重看十桂 西江月·妙句春云多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实与有力 给结尾的成语 色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轻怜重惜 井井有绪 至字旁的字 点拨 男女授受不亲 不可以道里计 星奔电迈 人祇 包含谁的成语 麥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辂客 睡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