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凭高》

时间: 2025-05-07 07:06:08

诗句

几处空城画角催,凭高暮色暂相开。

江流不断龙雷动,日落斜临{土壁}堄来。

短发三秋常望气,故人千里共登台。

干戈已隔霜前信,高柳频年雁未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6:08

原文展示:

几处空城画角催,
凭高暮色暂相开。
江流不断龙雷动,
日落斜临土壁堄来。
短发三秋常望气,
故人千里共登台。
干戈已隔霜前信,高柳频年雁未回。

白话文翻译:

在几处空旷的城池中,画角声催促着我,
站在高处,暮色渐渐明开。
江水奔流不息,仿佛龙雷在咆哮,
夕阳斜照,映照着土壁的边缘。
在这短暂的三秋时节,我常常仰望天际,
与千里之外的故人共享登高的乐趣。
战乱已然隔绝了往日的联系,
高大的柳树下,候鸟一年又一年地未曾归来。

注释:

  • 空城:指没有人烟的城池,象征着凄凉和孤独。
  • 画角:古代乐器,常用于军中信号,暗示时局动荡。
  • 凭高:指站在高处观看,体现了一种思考与回望。
  • 江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尽。
  • 短发:可能指年轻,或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 干戈:指战争,代表了动乱的历史背景。
  • 高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失去,雁归不来,隐含对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邺嗣(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仲明,号白云,生于王朝动荡之际,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影响了其创作风格,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凭高》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时,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体现了对故国的眷恋和对故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凭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愁苦的背景下的孤寂与思念。开篇"几处空城画角催",以空城与画角声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无人的寂寥与紧迫感,似乎在暗示着战乱的阴影。接着,诗人"凭高暮色暂相开",高处的视野让他可以俯瞰这片空旷的土地,暮色的渐深则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情。

"江流不断龙雷动,日落斜临土壁堄来",这两句描绘了大江奔流的壮丽景象,"龙雷"则暗示着江水的力量,带有一种生命的象征。夕阳的照射则又增添了一层对比,既是自然的美丽,也是生命的短暂。

短发与故人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沉重,"干戈已隔霜前信,高柳频年雁未回",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战火隔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雁南飞而不再归,似乎在暗示着对逝去的友情与亲情的无奈与惋惜。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的交融,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展现了在动荡的时代中,个体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寻找情感的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几处空城画角催:描绘空城的荒凉,画角声暗示战乱的来临。
  2. 凭高暮色暂相开:高处观望,暮色渐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3. 江流不断龙雷动:江水奔流不息,象征生命的力量与动荡。
  4. 日落斜临土壁堄来:夕阳斜照,暗示着日暮时分的思绪与感伤。
  5. 短发三秋常望气:短发象征青春,怀念过去的情感在三秋中愈发明显。
  6. 故人千里共登台:距离虽远,但心中对故人的思念如在身边。
  7. 干戈已隔霜前信:战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中断。
  8. 高柳频年雁未回:高柳下的孤雁象征着失去与思念,表达无奈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流不断龙雷动”,将江水比作龙,增强了动感。
  • 对仗:如“干戈已隔霜前信,高柳频年雁未回”,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雁未回”,使得意象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以及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反映了诗人在动荡历史中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城:象征孤独与失落。
  • 画角:暗示战争的来临,带来不安的情绪。
  • 江流: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逝,动态的力量。
  • 日落:象征时间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
  • 短发:象征年轻与思念,连接过去与现在。
  • 干戈:代表战争与动乱,反映社会背景。
  • 高柳与雁:高柳象征时间的流逝,雁未回则是对失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几处空城”主要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热闹
    B. 寂寞
    C. 快乐

  2. “江流不断龙雷动”中的“龙”象征什么? A. 和平
    B. 力量与生命
    C. 战争

  3. 诗中的“干戈已隔霜前信”反映了什么? A. 战乱导致的离散
    B. 友情的增强
    C. 和平的恢复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行路难》

诗词对比:

  • 李白《行路难》与李邺嗣《凭高》对比
    • 二者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李白更显豪放与奔放,而李邺嗣则多了一层细腻的感伤与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分析》
  • 《李邺嗣诗集》

相关查询

鹧鸪天(丁已除夕) 蝶恋花(用宜笑之语作) 蜡烛 望仙 秋蝶二首 其一 白角簟 芦花 春日宿崇贤里 芳草 赠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赤实 毂击肩摩 己字旁的字 敬老尊贤 鬲字旁的字 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递直 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牌示 齒字旁的字 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深自砥砺 鹿死谁手 衣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打乖 挟天子令诸侯 移祸于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