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8:3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8:31:30
忆昔在童初,身轻俗累无。
云霞明道服,日月缀仙都。
屑玉三危露,泥金一丈符。
遨游即阊阖,佩带或昆吾。
学语闚真诰,谈玄校易图。
竹间时搏拊,松下亦樗蒲。
谪堕归岩壑,庸凡近仆奴。
极知方匿景,何敢遽抟扶。
请命书盈纸,祈真泪迸珠。
但能觇帝座,不恨守天厨。
谴巨知难逭,心安敢自诬。
相随有芒屦,还欲化双凫。
回忆往昔童年时光,轻松自在,无烦扰。
云霞映衬着道士的服装,日月镶嵌在仙界的都城。
细小的玉屑映照着三危山的露水,泥金的符咒长达一丈。
我在天门遨游,佩带着昆吾的神物。
学着说话,窥探真理的经典,讨论深奥的易经图象。
在竹林里偶尔拍打手掌,松下也曾玩耍打扑。
因遭贬谪而归于山岩沟壑,凡人近乎仆人的生活。
我极知形势的变化,怎敢轻率地去扶持呢?
写下请命的书信,泪水如珠般流出。
只要能瞻仰帝座,不在乎守在厨房。
谴责伟人难以逃避,我安然心安,为什么自我诬陷?
身边有草鞋相随,仍然想化作双双的仙鹤。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诗词上成就斐然,作品多蕴含道教思想,具有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周文璞的晚年,表达了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对道教追求真理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反思。
《忆昔》是一首充满回忆和哲思的诗,诗人通过对童年时光的追忆,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开篇以“忆昔在童初”引入,给人一种恬静的氛围,接着描绘了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令人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如“云霞明道服”、“日月缀仙都”,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反映了道教文化的影响,诗人渴望自由和超脱的心情愈发明显。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转向现实,提到“谪堕归岩壑,庸凡近仆奴”,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无奈。尤其是“极知方匿景,何敢遽抟扶”,既是对自己处境的自省,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结尾的“相随有芒屦,还欲化双凫”,则是对理想的继续追求,诗人希望能化身为仙鹤,遨游于天地之间,代表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人怀念的是什么时期的生活?
A. 童年
B. 青年
C. 中年
D. 老年
诗中提到的“昆吾”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传说中的神物
C. 一种植物
D. 一种食物
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是?
A. 满足
B. 无奈
C. 快乐
D.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周文璞的《忆昔》和王维的《鹿柴》,两者在描绘自然与内心感受方面都有深刻的体现,但周文璞更侧重对童年理想的怀念,而王维则强调宁静的自然之美。通过两首诗的对比,可以感受到不同诗人在面对人生与理想时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