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3:3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3:39:01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上真观》 作者:陆龟蒙〔唐代〕
尝闻升三清,真有上中下。
官居乘佩服,一一自相亚。
霄裙或霞粲,侍女忽玉姹。
坐进金碧腴,去驰飙欻驾。
今来上真观,恍若心灵讶。
只恐暂神游,又疑新羽化。
风余撼朱草,云破生瑶榭。
望极觉波平,行虚信烟藉。
闲开飞龟帙,静倚宿凤架。
俗状既能遗,尘冠聊以卸。
人间方大火,此境无朱夏。
松盖荫日车,泉绅垂天罅。
穷幽不知倦,复息芝园舍。
锵佩引凉姿,焚香礼遥夜。
无情走声利,有志依闲暇。
何处好迎僧,希将石楼借。
我曾听说三清的境界,确实有上、中、下之分。
按官职高低佩戴的服饰,彼此之间各有差异。
霄裙或如霞光灿烂,侍女们则如玉般娇艳。
坐在金碧辉煌的殿堂中,驾车飞驰而去。
如今来到上真观,恍若心灵感到惊讶。
只怕是暂时的神游,又怀疑自己是否刚刚羽化。
微风摇曳着朱草,云层破开显现瑶台。
目之所极,感觉波澜平静,行走于虚空中如同信步烟雾。
闲暇时打开飞龟的书帙,静静倚靠在宿凤的架子上。
世俗的状态已能遗忘,尘世的冠冕也暂时卸下。
人间正值炎热的夏季,而此地却无朱夏之热。
松林覆盖下,阳光洒在车上,泉水流淌在天边的缝隙里。
穷幽处我不知疲倦,继续在芝园的舍中休息。
佩饰的清脆声引出凉意,焚香礼拜于遥夜。
无情的世俗声利,志向却依然追求闲暇。
哪里才好迎接僧人呢,希冀能借用石楼一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龟蒙,唐代诗人,擅长写道教题材的诗歌,作品多表现道教理想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陆龟蒙游览太湖之上真观时,表达了他对道教境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上真观游览时的感受,展现了道教的清幽与超脱。开篇即提到三清,表明作者对道教的崇敬。诗中多次出现自然景象,如“朱草”、“云破生瑶榭”,通过这些意象构建了一个理想的道教境界,令人向往。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上真观的宁静和美丽,表达了自己的灵魂在此处的迷醉与恍惚。诗的后半部分则逐渐转向对尘世的反思,诗人卸下了世俗的包袱,寻求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与道教文化的交融,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与自然、世俗与超然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三清”指的是哪三位神灵?
诗中提到的“芝园”象征什么?
诗人对尘世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豪放,而陆龟蒙则更强调道教的理想与超脱,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