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10:35
原文展示:
老大重登聘士台,
客怀牢落可曾开。
临流往往看鸢堕,
入蜀时时见马来。
有约青山何日去,
无根白发是谁栽。
自嫌不带功名骨,
只合眠莎与坐苔。
白话文翻译:
老年人再次登上聘士台,
游子的心情可曾舒展?
在河边常常看到孤雁落下,
进入蜀地时总能见到马匹奔来。
约定何时能去青山游玩,
无根的白发是谁种下的呢?
我自己觉得没有功名的身世,
只适合在草地上睡觉,或是坐在苔藓上。
注释:
- 老大:年纪大的人,指诗人自己。
- 重登聘士台:再次登上荐士的平台,表达对科举的渴望与无奈。
- 客怀:旅人的心情。
- 鸢堕:孤雁落下,象征孤独。
- 蜀:指四川地区,常与山水美景联系。
- 青山:象征理想与归宿。
- 无根白发:形容年老无依,白发无根。
- 功名骨:指功名与名声。
典故解析:
- 聘士台:古代用来荐举士人的地方,象征着科举与仕途。
- 青山:常在诗歌中象征理想的归宿或向往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泰来,号简斋,宋代文学家、词人,因其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而受到后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与名利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呈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开头两句简单地叙述了诗人再次登上聘士台的情景,反映了他对功名的渴望,但随之而来的“客怀牢落可曾开”,则展现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接下来的景象描绘通过“鸢堕”和“马来”,似乎在对比孤独与喧闹,暗示着人际关系的疏离。青山的约定与白发的无根则是对于未来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最终自我认知的结尾,表明他对名利的放弃,选择与自然为伴,体现了隐逸的思想。整体上,这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大重登聘士台:老年人再次来到荐士的平台,表达了对科举与仕途的渴望与无奈。
- 客怀牢落可曾开:旅人的心情可曾得到舒展,表达了对人生孤独的思考。
- 临流往往看鸢堕:在河边时常看到孤雁落下,象征孤独、失落的心境。
- 入蜀时时见马来:进入蜀地时常能看到马匹奔来,暗示身边的热闹与人际关系的疏离。
- 有约青山何日去:有约定何时去青山游玩,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无根白发是谁栽:无根的白发象征着年老无依,思考人生的无常。
- 自嫌不带功名骨:自我觉得没有功名的身世,反映了对名利的放弃。
- 只合眠莎与坐苔:最终选择回归自然,体现隐士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旅途,体现出对生命过程的感慨。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的修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名利的放弃,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聘士台:象征机会与理想。
- 孤雁:象征孤独与失落。
- 青山:象征理想与归宿。
- 白发:象征年老与无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克庄的“老大”指的是哪个时期的自己?
-
“无根白发”象征着什么?
答案:
- C. 老年
-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隐逸的主题。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老大》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刘克庄更多地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慨,而王维则更注重于自然的宁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