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0:45
月夜行泾县道中
作者: 鄂容安 〔清代〕
奋策发南陵,暮色二十里。
月出空山空,山深月如水。
露下凉虫吟,松香滴石髓。
峰峦转曲折,涧壑亦何美。
几处泉声回,尽入稻田里。
山家安稳眼,犬吠隔林起。
竟夜此中行,月落朝霞紫。
骑马出发南陵,黄昏时分走了二十里。
月亮从空山升起,深山里月光如水。
露水下,凉爽的虫鸣声,此时松香滴落如石髓。
峰峦蜿蜒曲折,山涧的景色何其美丽。
几处泉水声回荡,全部流入稻田中。
山间的住宅安稳而清晰,犬吠声从树林中传来。
整夜在这中间行走,月落时朝霞呈现紫色。
本诗并未直接涉及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山水、月光等自然景象,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鄂容安,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鄂容安游历泾县之时,描绘了他在月夜中行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山水景色,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丽。开篇“奋策发南陵,暮色二十里”点出了诗人行走的背景,带有一种急促感。接下来的“月出空山空,山深月如水”,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月光的皎洁与山的深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
“露下凉虫吟,松香滴石髓”描绘出自然的声音与气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诗中“峰峦转曲折,涧壑亦何美”则通过对山水的描绘,突出了自然的变化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最后两句“竟夜此中行,月落朝霞紫”则是诗的高潮,诗人经历了一夜的行走,最终在月落之际,迎来了朝霞,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整首诗不仅是对夜晚行旅的描写,更是对自然美的礼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月夜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月如水”是用来形容什么?
A. 月亮的明亮
B. 月光的清澈
C. 月亮的圆满
诗人在“竟夜此中行”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急促
B. 宁静
C. 焦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