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39
吊栖白上人
作者: 张乔 〔唐代〕
今古递相送,几时无逝波。
篇章名不朽,寂灭理如何。
内殿留真影,闲房落贝多。
从兹高塔寺,惆怅懒经过。
这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古今事物交替相送,多少时光在逝去的波涛中消逝。虽然诗篇的名声能够长存,但人世间的真理又如何呢?内殿中留下了真实的影像,而空荡的房间里却落满了贝壳。从此我不愿再经过那高耸的塔寺,心中充满了惆怅与懒惰。
这首诗没有明显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其中“篇章名不朽”可以联想到许多古代文人对自身作品长存的追求,以及对于时间的无奈和叹息。诗中表现的惆怅情绪,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普遍心理。
张乔,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张乔晚年,可能是他对生命与时间的沉思,结合自己经历的感悟,表达了对高塔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展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开头两句“今古递相送,几时无逝波”,把时间的流动和波涛的消逝结合起来,给人一种动感和流逝感。接下来的“篇章名不朽,寂灭理如何”,则引发了对文学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即使诗篇可以流传千古,但人世间的真理和生命的意义却是难以把握的。
“内殿留真影,闲房落贝多”描绘出一种清幽而又略显荒凉的场景,内殿的真实影像与闲房的贝壳对比,隐喻着光辉与逝去的对立,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最后一句“从兹高塔寺,惆怅懒经过”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无奈,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情感复杂,通过对时间的思考,反映出人生的哲学思辨,展示了唐代诗人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时间流逝为主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通过对高塔寺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无奈,展现出深沉的哲学情感。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贝壳”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荒凉与孤独
C. 美丽
D. 友情
填空题:诗的主题主要围绕__与__进行思考。
判断题:诗人对高塔寺的记忆是积极正面的。 (对/错)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在面对人生与时间时的共通感受,以及他们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深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