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9:4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9:49:24
舆中忽听建昌音,此日还乡百虑侵。
衣紫已虚今世望,焚黄莫慰九原心。
穷愁恨逐风前起,感愤诗从月下吟。
曾是儿时游吊处,茫茫烟水渺难寻。
在车中忽然听到建昌的声音,今天回乡却满心忧虑。
身着紫衣的希望已经虚无,焚烧黄纸也无法慰藉我对故土的思念。
穷困和愁苦如风般袭来,感慨愤怒的诗句在月下吟唱。
曾经是儿时游玩的地方,如今在茫茫烟水中难以寻觅。
刘凤纪,清代诗人,生活在清朝中期。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以抒情见长,作品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将抵建郡 其一》写于作者回乡之际,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此时社会动荡,诗人内心充满了忧虑与愤懑,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思考与对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舆中忽听建昌音”,一声听闻勾起了诗人对故土的情感,似乎在车中引发了他对往昔的追忆与思考。接下来的“此日还乡百虑侵”,则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心理,既有回归的喜悦,又充满了对现实的忧虑。
在“衣紫已虚今世望”中,紫衣象征着高贵的理想,但这理想已经空虚,表现了诗人对当前世事的失望。而“焚黄莫慰九原心”则通过祭祀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人的追思,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后面几句描绘了愁苦的状态,诗人感到“穷愁恨逐风前起”,这种无形的痛苦如风般袭来,感到无处可逃,最终选择在月下吟咏,以诗寄情。最后一句“曾是儿时游吊处”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儿时的游玩之地如今已是“茫茫烟水”,难以寻觅,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与现实的无情对比。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蕴含着诗人对人生、故乡、亲人的思考与感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思考,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追忆。
诗中提到的“建昌”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事件
“焚黄”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追思
B. 欢乐
C. 希望
诗人回乡时的心情是?
A. 喜悦
B. 忧虑
C. 轻松
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二者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土的眷恋。但刘凤纪的作品更加突出对现实的忧虑,而王维则更加强调离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