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2:45
小孤山
刘敦元
仙子凌波去,天风生暮寒。
片云留太古,孤月在层峦。
幡影石坛静,涛声大泽宽。
不知前路近,五老隔江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子在水面轻盈而行的情景,随着她的离去,天边的风带来了傍晚的寒意。天上的片云似乎停留在久远的古代,孤独的月亮高挂在重重山峦之上。石坛上,旗帜的影子静谧无声,而宽阔的大泽上传来涛声。诗人不知前方的路是否近,远处的五老峰隔着江水静静地观看着这一切。
刘敦元,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多以清新洒脱、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出浓厚的文人气息。
《小孤山》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追求。此诗可能是在某次游览小孤山时,诗人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启发而作,表达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小孤山》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仙子、孤月、山峦等意象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开篇“仙子凌波去”,即引人入胜,仿佛看见一位仙女在水面上轻盈行走,给人以一种梦幻的美感。接着“天风生暮寒”,则从温度的变化引入情感的转折,显示出孤独与萧瑟的气氛。
“片云留太古,孤月在层峦”一句,更是通过古老的云彩与孤独的月亮,传达出一种时间的永恒与个体的渺小,似乎在感慨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与孤独。后面“幡影石坛静,涛声大泽宽”,则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象,静谧的石坛与宽阔的大泽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
最后一句“不知前路近,五老隔江看”,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也暗含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五老峰的意象让人联想到对道教思想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仙子凌波去”中的“凌波”指的是:
A. 踏浪而行
B. 行走在山上
C. 游泳
D. 飞翔
“天风生暮寒”中的“暮寒”指的是:
A. 早晨的寒冷
B. 傍晚的寒冷
C. 夏季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诗中表现孤独意象的词语是:
A. 幡影
B. 孤月
C. 幽径
D. 碧水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