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到城南园瞻南轩先生遗像》

时间: 2025-05-23 01:33:10

诗句

入门荷香净,步屧柳阴湿。

欲写情郁陶,翻引兴萧瑟。

瞻望堂中人,玉色而山立。

六学妙经纶,未试百之一。

身存天下望,身没海内惜。

此道会谁传,丹青但陈迹。

楼边好山近,竹底凉风入。

两鹤韵亦高,导我转湖侧。

独游何太清,滞念亦可释。

门关莫返锁,愿言日散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1:33:10

原文展示:

到城南园瞻南轩先生遗像 王炎 〔宋代〕 入门荷香净,步屧柳阴湿。 欲写情郁陶,翻引兴萧瑟。 瞻望堂中人,玉色而山立。 六学妙经纶,未试百之一。 身存天下望,身没海内惜。 此道会谁传,丹青但陈迹。 楼边好山近,竹底凉风入。 两鹤韵亦高,导我转湖侧。 独游何太清,滞念亦可释。 门关莫返锁,愿言日散策。

白话文翻译:

进入园中,荷花香气清新,漫步在柳荫下,感觉湿润。 想要抒发内心的郁结,却反而引起了萧瑟的兴致。 瞻仰堂中先生的遗像,面色如玉,站立如山。 他的六艺精妙,却未曾施展百分之一。 他活着时受到天下人的期望,去世后全国都感到惋惜。 这样的学问将由谁来传承,只有画像留下陈迹。 楼旁有美丽的山景,竹林下凉风习习。 两只鹤的鸣声也很高雅,引导我在湖边转弯。 独自游览多么清静,心中的执念也可以放下。 不要锁上门,希望每天都能来这里散步。

注释:

  • 入门荷香净:进入园中,荷花的香气清新。
  • 步屧柳阴湿:漫步在柳树的阴影下,感觉湿润。
  • 欲写情郁陶:想要抒发内心的郁结。
  • 翻引兴萧瑟:却反而引起了萧瑟的兴致。
  • 瞻望堂中人:瞻仰堂中先生的遗像。
  • 玉色而山立:面色如玉,站立如山。
  • 六学妙经纶:他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精妙。
  • 未试百之一:却未曾施展百分之一。
  • 身存天下望:他活着时受到天下人的期望。
  • 身没海内惜:去世后全国都感到惋惜。
  • 此道会谁传:这样的学问将由谁来传承。
  • 丹青但陈迹:只有画像留下陈迹。
  • 楼边好山近:楼旁有美丽的山景。
  • 竹底凉风入:竹林下凉风习习。
  • 两鹤韵亦高:两只鹤的鸣声也很高雅。
  • 导我转湖侧:引导我在湖边转弯。
  • 独游何太清:独自游览多么清静。
  • 滞念亦可释:心中的执念也可以放下。
  • 门关莫返锁:不要锁上门。
  • 愿言日散策:希望每天都能来这里散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深具文学修养的文人。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炎在瞻仰南轩先生的遗像时所作。南轩先生可能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或文人,其学问和品德受到广泛赞誉。王炎在瞻仰遗像时,感慨先生的学问未能充分施展,同时也表达了对学问传承的忧虑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南轩先生遗像的瞻仰,表达了诗人对学问传承的忧虑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入门荷香净,步屧柳阴湿”描绘了园中的清新景色,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瞻望堂中人,玉色而山立”则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南轩先生的遗像,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之情。“六学妙经纶,未试百之一”和“此道会谁传,丹青但陈迹”则抒发了对学问未能充分施展的遗憾和对学问传承的忧虑。最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执念的放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入门荷香净:进入园中,荷花的香气清新。
  2. 步屧柳阴湿:漫步在柳树的阴影下,感觉湿润。
  3. 欲写情郁陶:想要抒发内心的郁结。
  4. 翻引兴萧瑟:却反而引起了萧瑟的兴致。
  5. 瞻望堂中人:瞻仰堂中先生的遗像。
  6. 玉色而山立:面色如玉,站立如山。
  7. 六学妙经纶:他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精妙。
  8. 未试百之一:却未曾施展百分之一。
  9. 身存天下望:他活着时受到天下人的期望。
  10. 身没海内惜:去世后全国都感到惋惜。
  11. 此道会谁传:这样的学问将由谁来传承。
  12. 丹青但陈迹:只有画像留下陈迹。
  13. 楼边好山近:楼旁有美丽的山景。
  14. 竹底凉风入:竹林下凉风习习。
  15. 两鹤韵亦高:两只鹤的鸣声也很高雅。
  16. 导我转湖侧:引导我在湖边转弯。
  17. 独游何太清:独自游览多么清静。
  18. 滞念亦可释:心中的执念也可以放下。
  19. 门关莫返锁:不要锁上门。
  20. 愿言日散策:希望每天都能来这里散步。

修辞手法:

  • 比喻:“玉色而山立”用玉色比喻先生的面色,用山立比喻先生的站立姿态。
  • 拟人:“两鹤韵亦高”将鹤的鸣声拟人化,形容其高雅。
  • 对仗:“入门荷香净,步屧柳阴湿”中的“入门”与“步屧”,“荷香净”与“柳阴湿”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南轩先生遗像的瞻仰,表达了对学问传承的忧虑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执念的放下。

意象分析:

  • 荷香:清新、宁静。
  • 柳阴:湿润、凉爽。
  • 玉色:高贵、纯洁。
  • 山立:稳重、坚定。
  • 丹青:传统、历史。
  • 鹤韵:高雅、脱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色而山立”形容的是: A. 自然景色 B. 南轩先生的遗像 C. 诗人的心情 D. 园中的动物 答案:B

  2. 诗中“六学妙经纶,未试百之一”表达的是: A. 对学问的赞美 B. 对学问未能充分施展的遗憾 C. 对学问的轻视 D. 对学问的无知 答案:B

  3. 诗中“此道会谁传,丹青但陈迹”表达的是: A. 对学问传承的信心 B. 对学问传承的忧虑 C. 对学问传承的无所谓 D. 对学问传承的忽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炎的《到城南园瞻南轩先生遗像》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炎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学问传承的忧虑。
  • 王炎的《到城南园瞻南轩先生遗像》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王炎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学问传承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念奴娇·阳关西路 念奴娇 其二 水亭观白莲 念奴娇(瑞香) 念奴娇 念奴娇 其三 老儒 念奴娇 闻清五大臣遇刺感赋 念奴娇 壶园自寿 念奴娇四首 其三 念奴娇 用稼轩韵 念奴娇 乙亥暮秋陶然亭题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会意 癶字旁的字 意断恩绝 蹑屩担簦 一日万机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采字旁的字 暮结尾的成语 不中 齒字旁的字 包含疏的成语 代越庖俎 丶字旁的字 卜宅卜邻 蔫头耷脑 幺字旁的字 消沦 缘悭命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