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8:26
扶杖穿桃岭,山行历几村,
嵚崎穷绝巘,旋折反穷源。
地迥犹仙隐,山多隔市喧。
层峦互将送,不觉月黄昏。
我扶着拐杖穿越桃岭,沿着山路走过几个村庄,
崎岖的山路延伸到绝壁深渊,转身后又回到源头。
大地遥远,仿佛让我隐居于仙境,山多得使人远离市井的喧闹。
层层山峦互相送别,不知不觉月色已渐渐黄昏。
卫宗武,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见长,作品往往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喧嚣尘世的逃避。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卫宗武的游历有关,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逃避政治纷争、寻求内心宁静的普遍心态。
此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的壮丽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开头两句“扶杖穿桃岭,山行历几村”,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山间行旅画面。诗人通过“扶杖”这一细节,传达出一种年长者的从容与对自然的珍视,仿佛在告诉我们,人生的旅途虽有坎坷,但心中仍应保有一份宁静。
接下来的“嵚崎穷绝巘,旋折反穷源”,则通过对山路的描写,展现了山势的巍峨和行旅的艰难,反映了对源头的探索与追寻。这种探索不仅是物理上的,更是心灵的追索,暗示着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地迥犹仙隐,山多隔市喧”,这里诗人将自然与世俗对比,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不觉月黄昏”则画龙点睛,暗示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惆怅,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
整首诗以清新的笔调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山水情怀,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具有深邃的哲理内涵。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反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理想,富有哲理的思考。
诗中“扶杖穿桃岭”体现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年轻
B. 年长且从容
C. 迷茫
诗中提到的“市喧”是指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城市的喧闹
C. 乡村的安宁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忽略
B. 热爱与向往
C. 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