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1:1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11:33
江城子
元好问 〔金朝〕
来鸿去燕十年间。
镜中看。各衰颜。
恰待蒙泉,东畔买青山。
梦里邻村新酿熟,
携竹杖,款柴关。
人生谁得老来闲。
记清欢。见君难。
长路悠悠,回首暮云还。
断岭不遮南望眼,
时为我,一凭阑。
十年间,来去的鸿雁和燕子。
在镜中看,彼此都已衰老。
正准备去蒙泉,东边买青山。
梦中邻村的新酒已经酿好,
我提着竹杖,缓缓走过柴门。
人生中谁能在老来时享受悠闲呢?
记得那段快乐的时光,见面却困难。
漫长的道路悠远,回首时夕阳还在云端。
断岭并没有遮挡南方的视线,
此时我,倚靠在栏杆上。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池,金朝文学家,诗人及政治家。元好问的诗作风格多样,擅长描写人生的感慨与自然的景色。他的作品在金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以词和诗著称。
《江城子》创作于元好问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失意和个人生活中感到孤独与感伤的时期。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沉思,表现了他对往昔快乐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江城子》是一首充满感怀的词作,元好问通过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化的描绘,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老年的无奈。诗的开头,诗人以“来鸿去燕”引出时间的流逝,暗示人与人之间的分别与相聚的短暂。接着通过“镜中看,各衰颜”,揭示了岁月对容颜的侵蚀,表现出生命的无情与脆弱。
诗中提到“恰待蒙泉,东畔买青山”,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东边的青山中找到一份宁静与快乐。在梦中,邻村的新酒已酿熟,诗人通过“携竹杖,款柴关”的意象,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闲适生活。然而,随着“人生谁得老来闲”一句的出现,诗人又一次回归到现实,感叹人生的忙碌与无常。
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了矛盾的统一,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展现出深厚的人生哲思。结尾处,诗人倚靠栏杆,极目南望,似乎在追寻一种更深的意义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时光的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美好的渴望,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和哲学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承载着诗人对生活、时间、理想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对人生态度的追求与反思。
“来鸿去燕”中的“鸿”和“燕”分别象征什么?
A. 时间和金钱
B. 时间和友情
C. 时间和自然
D. 时间和欲望
“人生谁得老来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人生的庆祝
B. 对未来的期望
C. 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D. 对生活的满足
“携竹杖,款柴关”中“竹杖”象征什么?
A. 努力
B. 随意和悠闲
C. 忍耐
D. 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