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0:3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0:32:39
渐渐阑珊香冷。立尽斜阳红影。伶俜倦蝶也魂销,半是怜香半恨。看红衰翠减,绾不住秋光转瞬。篱边只剩傲霜枝。笑倩西风扶稳。
渐渐地,香气变冷,花瓣也开始凋零。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我倚立在这里,感到孤独的蝴蝶也失去了灵魂,内心既有对花香的怜惜,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恨意。看看花儿凋零,绿叶也在减少,无法留住转瞬即逝的秋光。篱笆旁只剩下傲然挺立的霜枝,微笑着,似乎在向西风诉说着自己的坚韧。
诗中提到的“倦蝶”可以联想到《红楼梦》中对蝴蝶的描写,象征着柔弱和无奈。诗人通过描绘蝴蝶的状态传达了秋天的萧瑟和内心的悲伤,反映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作者介绍:傅隐兰,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婉约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花木凋零之时,诗人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忆汉月 残菊》是一首深具秋意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景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诗人内心的惆怅。开篇“渐渐阑珊香冷”,便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气息,香气的消散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紧接着的“立尽斜阳红影”则通过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人在此时刻感受到蝴蝶的倦怠,既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自身境况的反思。
“看红衰翠减,绾不住秋光转瞬”一句,诗人用“红衰翠减”描绘了秋天的花草凋零,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悲伤。而“篱边只剩傲霜枝”则表达了在严酷的季节中,仍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体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以及对生命坚韧的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强调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傅隐兰的《忆汉月 残菊》和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更多的是对秋天的感伤与生命的脆弱,而后者则通过月光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孤独的追求。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通过自然景物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