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4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42:39
各将寒调触诗情,旋见微澌入砚生。
霜月满庭人暂起,汀洲半夜雁初惊。
三秋每为仙题想,一日多因累句倾。
千里建康衰草外,含毫谁是忆昭明。
在寒冷的夜晚,各种寒意触动了我的诗情,
不久,微弱的水声便在砚台上荡漾。
霜冷的月光洒满庭院,偶尔有人起身,
而半夜的汀洲上,惊起了几只大雁。
每到三秋时节,我常常幻想与仙人题诗,
而在这一天里,写下的句子却让人感到沉重。
在千里之外的建康,衰草茫茫,
谁能够在这里,像我一样怀念昭明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仙题”与古代文人追求的理想境界有关,常用来指代高雅的诗词创作。
“昭明”则指向了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体现了对历史文人风范的追怀。
作者介绍:
陆龟蒙,唐代诗人,字子明,号汀洲,生于盛唐时期。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寒冷的夜晚,诗人因环境的寒冷而产生了伤感的情绪,反映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往昔文人的缅怀。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夜的环境,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头两句运用“寒调”和“微澌”这两个意象,塑造出一种寒冷而又静谧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这份寒冷中感受到了一种诗情的涌动。接下来,霜月照庭,偶尔有人起身,形成了一幅安静的夜景图,渗透出一种孤寂的情感。
“半夜雁初惊”的描写则通过惊起的大雁,增添了夜晚的动态,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荡和对往昔的回忆。接着,诗人自述在三秋时节常常幻想与仙人作诗,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累句倾”又隐含了写作的艰辛与困境。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千里之外的建康和衰草为背景,带出一种怀旧的情愫,质问“谁是忆昭明”,表达了对文学前辈的敬仰与对自身创作的思索。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人生与文学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寒夜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向往和对过往文人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寒调”主要指什么?
诗人提到的“昭明”指的是谁?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龟蒙与王维都在作品中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陆龟蒙更多地融入了自身的孤独感,而王维则倾向于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陆龟蒙更显沉郁,王维则更显雅致。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