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5:32:11
原文展示
蓬莱有乔松,特立风雨外。
元气毓灵柯,甘露日滋懿。
昭映旸谷霞,文章成五采。
矫矫梁栋资,明堂不久待。
远隔东瀛波,求这不可迈。
清飚六合生,贞操千年在。
终当巢鸾凤,出与圣时会。
白话文翻译
在蓬莱山上有挺拔的松树,独立于风雨之外。
它的枝叶饱含着元气,甘露和阳光滋润着它的生长。
阳光映照着山谷和云霞,文章的才华如五彩斑斓般绚丽。
杰出的栋梁之材,明堂的盛世来临不会久等。
远隔东海的波涛,想要追寻却无法跨越。
清风在广袤的天地间滋生,贞操的品质将延续千年。
终将如同凤凰归巢,出现在圣明的时代中。
注释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 乔松:高大挺拔的松树,象征高洁的品格。
- 元气:指自然的生气和生命力。
- 甘露:滋润万物的露水,象征恩泽和滋养。
- 旸谷:阳光照耀的山谷。
- 文章成五采:才华横溢,文采斐然。
- 矫矫:形容高大挺拔。
- 梁栋资:比喻人才或栋梁之材。
- 明堂:古代用于举行大典的场所,象征朝廷和国家的盛世。
- 东瀛: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 清飚:清风,象征理想和高尚的追求。
- 贞操:象征高洁的品德。
- 巢鸾凤:比喻人才归于理想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显良,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他的作品多探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个人的志向与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时期,反映了诗人对高洁品格与文才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蓬莱的松树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诗中描绘的松树不仅仅是自然的生物,更是高洁品格的象征,代表着在风雨中依然挺拔不屈的精神。接下来的句子通过描绘松树的生长环境,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诗人在这自然美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强调了文才的五彩斑斓,隐喻着在明亮的未来中,人才的价值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远隔东瀛波”,传达了诗人对外部环境的感慨,尽管有理想,但现实的阻隔使得追求显得无奈。整首诗在最后以“终当巢鸾凤”总结,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表明诗人相信终将有一天能够实现理想,归于理想的时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蓬莱有乔松:引出蓬莱山的松树,象征理想的境界。
- 特立风雨外:强调松树在风雨中依然挺立,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 元气毓灵柯:描绘自然的生气和生命力,衬托出松树的生机。
- 甘露日滋懿:生长环境的优越,暗示高洁品德的滋养。
- 昭映旸谷霞:阳光和云霞的映衬,体现出诗人的文采。
- 文章成五采:才华横溢,文采斐然,表达出理想的追求。
- 矫矫梁栋资:赞美人才的杰出与重要性。
- 明堂不久待:预示美好的未来即将到来。
- 远隔东瀛波:感慨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求这不可迈:表达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清飚六合生:清风带来的生机,象征理想的追求。
- 贞操千年在:强调高洁品德持久的价值。
- 终当巢鸾凤:预示理想终会实现,与圣明的时代相会。
修辞手法
- 比喻:松树比作高洁品格。
- 拟人: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用对仗,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高洁、坚韧。
- 甘露:象征滋养、恩泽。
- 阳光:象征希望与光明。
- 东瀛波:代表遥远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蓬莱有乔松”中的“乔松”指的是什么?
- A. 低矮的树
- B. 高大挺拔的松树
- C. 其他植物
-
诗中提到的“甘露”象征什么?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现实的无奈
- B. 对理想的追求
- C. 生活的无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陈显良的诗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而陈显良则更加注重品德与才华的结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