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6:03
天末旌旗气独森,翻令骄虏耻为禽。
交章附和时流议,一斥徘徊圣主心。
几见捷书传驿上,共忘烽火照江深。
陈汤功罪凭谁讼,曾有军民涕满襟。
在天边,旌旗的气氛显得格外森严,竟让骄傲的敌人感到羞耻如同禽兽。
交章附和的声音与时流的议论不断,相互应和,然而我却对圣主的心意感到怅惘。
几次看到捷报从驿站传来,却忘却了烽火映照着江水的深邃。
陈汤的功罪究竟该由谁来判定,曾几何时,军民的眼泪早已湿透了衣襟。
作者介绍:陈克家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常反映出对政局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严谨,语言凝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和政治变革之际,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在诗中得以体现。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思考,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时局的批判。开篇以“天末旌旗气独森”描绘出一种紧张的氛围,展现出战乱带来的压迫感。接着,诗人通过“交章附和时流议”表达了对当时政治风气的不满,认为舆论和政令的附和使得真正的治国之道被忽视。诗中提到的“捷书”与“烽火”的对比,反映出在胜利消息与战争现实之间的矛盾,暗示着表面的平静掩盖着深重的危机。同时,最后两句对陈汤功罪的思考不仅是对历史的追问,更是对当下社会正义的呼唤。整首诗情感沉郁,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当下政治环境的批判,强调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深远影响。
诗词测试:
诗中“旌旗”指代什么?
A. 友军的旗帜
B. 敌军的旗帜
C. 古代军队的旗帜
D. 文化象征
“几见捷书传驿上”中的“捷书”指的是?
A. 胜利的消息
B. 失败的消息
C. 普通的信件
D. 古代的文书
诗人对陈汤功罪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批判
C. 中立
D. 不确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