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临江仙·掌法遵条常谨守》

时间: 2025-05-11 19:52:24

诗句

掌法遵条常谨守,饶人蕴德尤先。

孝心自许合神天。

长长能后已,永永瞻家缘。

便是修行真宝路,正端无党无偏。

放开心月照金莲。

馨香冲碧汉,堪献大罗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52:24

原文展示:

临江仙·掌法遵条常谨守
王哲 〔元代〕

掌法遵条常谨守,饶人蕴德尤先。
孝心自许合神天。
长长能后已,永永瞻家缘。
便是修行真宝路,正端无党无偏。
放开心月照金莲。
馨香冲碧汉,堪献大罗仙。

白话文翻译:

遵守规矩,谨慎行事,宽厚待人,积德为先。
对父母的孝心自然能与天神相合。
长久地能够自我反省,永远关注家庭的缘分。
这便是修行的真正道路,公正无私,没有偏见。
心中放开心月,照耀着金莲。
芬芳的香气直冲碧空,足以献给大罗天仙。

注释:

字词注释:

  • 掌法:指掌握法律或规矩。
  • 蕴德:积累德行。
  • 孝心:对父母的孝顺之心。
  • 神天:指神明、天道。
  • 金莲:象征美好与高尚的事物。
  • 大罗仙:道教中指高位的仙人。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孝心”与道教强调的“天人合一”理念相呼应,强调修身齐家的重要性。大罗仙在道教中是指一种理想的境界,象征着修行的最终目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关注道德伦理和修身养性,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尤其是在家庭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关注。

诗歌鉴赏:

王哲的《临江仙·掌法遵条常谨守》是一首既重视个人修养,又强调家庭伦理的诗作。全诗展现了诗人对道德规范的坚持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在追求个人发展时,往往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诗中提到“掌法遵条常谨守”,提醒人们在事业和生活中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保持内心的敬畏与谦卑。

诗中“饶人蕴德尤先”一句,强调了宽容和积德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谐的呼唤。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变化,但这些传统的道德观念依然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

“孝心自许合神天”,这句话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孝道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家庭的深厚情感。通过修身养性,最终达到与天人合一的境界,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如“心月照金莲”、“馨香冲碧汉”,描绘出一种理想的修行状态,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也传达了对道教理想境界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掌法遵条常谨守:强调遵循法则和规矩的重要性,提示人们在生活中要有纪律。
  2. 饶人蕴德尤先:宽厚待人、积德为先,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3. 孝心自许合神天:对父母的孝顺之心自然会使人心灵与天道相合。
  4. 长长能后已,永永瞻家缘:长久地自我反省,永远关注家庭的缘分,强调家庭责任感。
  5. 便是修行真宝路:真正的修行之路在于内心的修养与道德的实践。
  6. 正端无党无偏:心境公正,没有偏见,强调做事要公正。
  7. 放开心月照金莲:心中要有明亮的月亮,象征清明与智慧。
  8. 馨香冲碧汉,堪献大罗仙:芬芳香气直冲天空,象征着修行的成果可以献给高位的仙人,表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长能后已,永永瞻家缘”,增强了诗句的音韵美。
  • 比喻:将“心月”比作明亮的心灵,寓意智慧与明净。
  • 象征:金莲象征高尚与纯洁的德行。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家庭责任,倡导宽厚待人、孝顺父母的美德,并通过理想化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追求高尚生活的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掌法:象征对社会规范的遵循。
  • 金莲:象征纯洁和高尚的德行。
  • 心月:象征明亮的智慧与清明的心境。
  • 碧汉:象征广阔的天空,暗示理想和追求的远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哲是哪一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孝心”主要强调的是?

    • A) 个人成就
    • B) 对父母的孝顺
    • C) 爱好家庭
    • D) 社会责任
  3. “金莲”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权力
    • C) 高尚与纯洁
    • D) 美貌

答案

  1. C) 元代
  2. B) 对父母的孝顺
  3. C) 高尚与纯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游子吟》 孟郊

诗词对比: 王哲的《临江仙》与孟郊的《游子吟》都强调了对父母的孝道,然而王哲更侧重于道德修养与内心的修行,而孟郊更直接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与感激。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虽然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孝道的重视。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文学》

相关查询

倦寻芳 倦寻芳·入春多雨,岑寂杜门,念远伤离,遂成凄唱 倦寻芳 倦寻芳 灵峰寺梅花盛开,因循未往,枨触旧游 倦寻芳•感旧 倦寻芳 闺思 倦寻芳·送春 倦寻芳·京口阻潮 倦寻芳 次友砚舅氏观荷寄怀原韵 倦寻芳 三月二十日饯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狼结尾的成语 搜择 辵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草偃风行 亅字旁的字 返哺之私 犀象 源泉万斛 扪心无愧 葛覃 士为知己者死 辰字旁的字 渔鼓 人枭 比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