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8:33
《涿鹿道中望西山》
作者:史夔 〔清代〕
红尘雨洗净秋烟,
黛色嶙峋夕照前。
七月早归彭蠡雁,
一山横断太行天。
乘槎兴已江湖外,
捧日心犹霄汉边。
策马高原频怅望,
蓟门云树尚依然。
在尘世的雨水中,秋天的烟雾得以洗净,
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黛色嶙峋。
七月的候鸟早早归来,飞回了彭蠡,
一座山横亘在太行山脉的天际。
乘着木筏的兴致已经在江湖之外,
手捧着太阳,心却依然在遥远的天边。
骑马在高原上频频回望,
蓟门的云树依然如故。
作者介绍:史夔,清代诗人,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过程中,表达了他对西山壮丽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归乡的思念之情。历史背景上,清代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借景抒怀,寄托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涿鹿道中望西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并寄托个体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游历过程中,透过对西山的凝视,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敬仰。开头两句“红尘雨洗净秋烟,黛色嶙峋夕照前”以生动的画面描绘出秋季的宁静和清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接下来的“七月早归彭蠡雁”,通过归雁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归属感和思乡之情。
全诗的结构紧凑,意象丰富,运用比喻和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最后几句“策马高原频怅望,蓟门云树尚依然”以骑马高原的视角,回望旧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暗含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惘。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伟大,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景观与个体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红尘”指的是:
A. 美好的事情
B. 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纷扰
C. 大自然的景色
“七月早归彭蠡雁”中的“彭蠡”是指:
A. 一种鸟类
B. 一座山
C. 一处湖泊
诗人通过“策马高原频怅望”表达了:
A. 对未来的无畏
B. 对过去的怀念与思考
C. 对他人的依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