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4:0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4:07:33
远山细腻近山粗,别处求粗也则无。
更向远山山外看,教君病眼一双枯。
远处的山显得细腻,而近处的山则粗犷;若要在别处找到粗犷的山,也是不可能的。再向远山之外看去,仿佛让你这双病眼更加干枯无神。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远山”和“近山”的对比常用于诗词中,象征着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以及视觉和内心感受的矛盾。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描写自然景物,擅长用细腻的笔触刻画生活的细节,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山景,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以“远山”和“近山”对比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诗中“远山细腻”与“近山粗”的对比,不仅刻画了山的形态,更隐喻了人生的不同阶段。远处的山象征着理想与美好,而近处的山则代表了现实的粗糙与无奈。
“别处求粗也则无”一句,通过否定的方式,强调了在他处无法找到与近山粗犷相似的景象,这种孤独感与失落感在诗中愈发明显。最后一句“教君病眼一双枯”,将个人的感受与自然景色紧密相连,表达了作者因眼病而无法欣赏美景的无奈与悲哀,折射出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残酷。
整首诗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令读者在简洁的字句中感受到一种深远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孤独而深远的情感。
“远山细腻近山粗”中的“细腻”与“粗”指的是什么?
A. 山的颜色
B. 山的形态
C. 山的高度
D. 山的距离
诗中“别处求粗也则无”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其他地方也有粗犷的山
B. 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粗犷的景象
C. 作者不喜欢粗犷的山
D. 诗人在远处看到了粗犷的山
诗词中的“病眼”暗示了什么?
A. 眼睛的美丽
B. 眼睛的痛苦与无奈
C. 眼睛的疲惫
D. 眼睛的灵动
答案: 1.B; 2.B; 3.B
在杜甫的《望岳》中,诗人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更强调了对自然的崇敬与感叹,而杨万里的诗则更侧重个人的感受与内心的纠结。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