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登奉圣寺千佛阁四首》

时间: 2025-07-12 13:46:28

诗句

远山细腻近山粗,别处求粗也则无。

更向远山山外看,教君病眼一双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3:46:28

原文展示:

远山细腻近山粗,别处求粗也则无。
更向远山山外看,教君病眼一双枯。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山显得细腻,而近处的山则粗犷;若要在别处找到粗犷的山,也是不可能的。再向远山之外看去,仿佛让你这双病眼更加干枯无神。

注释:

  • 细腻:形容远山的轮廓柔和细致。
  • :形容近山的轮廓粗犷、轮廓分明。
  • 求粗:追求粗犷的风景。
  • 病眼:指眼睛因病而显得无神或干枯。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远山”和“近山”的对比常用于诗词中,象征着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以及视觉和内心感受的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描写自然景物,擅长用细腻的笔触刻画生活的细节,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山景,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远山”和“近山”对比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诗中“远山细腻”与“近山粗”的对比,不仅刻画了山的形态,更隐喻了人生的不同阶段。远处的山象征着理想与美好,而近处的山则代表了现实的粗糙与无奈。

“别处求粗也则无”一句,通过否定的方式,强调了在他处无法找到与近山粗犷相似的景象,这种孤独感与失落感在诗中愈发明显。最后一句“教君病眼一双枯”,将个人的感受与自然景色紧密相连,表达了作者因眼病而无法欣赏美景的无奈与悲哀,折射出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残酷。

整首诗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令读者在简洁的字句中感受到一种深远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山细腻近山粗:作者描绘了两种不同的山景,远山给人以细致优美的感觉,而近山则显得粗犷,更具力量感。
  2. 别处求粗也则无:强调在其他地方求得粗犷的景物是徒劳的,仿佛失去了方向感。
  3. 更向远山山外看:诗人向远处的山外眺望,似乎在寻找更广阔的视野。
  4. 教君病眼一双枯:通过个人的病痛,反映出内心的失落与无法欣赏美景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的细腻与粗犷比作人生的理想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诗句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远山象征理想,近山象征现实,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孤独而深远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山:象征理想、渴望与美好。
  • 近山:象征现实、粗糙与无奈。
  • 病眼:暗示失去的美好与内心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远山细腻近山粗”中的“细腻”与“粗”指的是什么? A. 山的颜色
    B. 山的形态
    C. 山的高度
    D. 山的距离

  2. 诗中“别处求粗也则无”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其他地方也有粗犷的山
    B. 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粗犷的景象
    C. 作者不喜欢粗犷的山
    D. 诗人在远处看到了粗犷的山

  3. 诗词中的“病眼”暗示了什么? A. 眼睛的美丽
    B. 眼睛的痛苦与无奈
    C. 眼睛的疲惫
    D. 眼睛的灵动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望岳》中,诗人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更强调了对自然的崇敬与感叹,而杨万里的诗则更侧重个人的感受与内心的纠结。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草二首 郡中上元灯减旧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 桑畴 送丁子章将漕湖南三首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玉壶饯客独赵逵明末至,云迓族长於龙山且谈 野店多买花木瓜 寄吴宜之 渔舟 壬寅岁朝发石塔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释愦 曰字旁的字 包含此的成语 画栋朱帘 鹿字旁的字 暖结尾的成语 业峻鸿绩 展眼舒眉 麻字旁的字 肘行膝步 彑字旁的字 细底 劚玉如泥 宽旷 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嘉生 偏视 户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