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5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54:14
忆秦娥 其二 不归
作者: 董元恺 〔清代〕
伤心极。年年惯作天涯客。
天涯客。留他不住,送他不得。
不如归去啼声咽。
不归休记归时节。
归时节。未容言语,又成离别。
这首诗表达了极度的伤心,年年习惯了在天涯流浪。无论如何留不住他,送别时也无法再见。不如回去,啼声嘶哑。别再提起归来的季节,因为归来的时节未曾容许我说话,又一次成了离别。
逐句解释:
典故解析:
“天涯客”指的是漂泊在外的人,体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诗中没有具体的典故,但表达的情感在古代诗词中常见,反映了游子思乡的主题。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擅长词曲,其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对离别和孤独的感慨有深入的描绘。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作者常年在外,思乡之情愈加深厚的情况下,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许多游子的共同心声。
这首《忆秦娥 其二 不归》以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游子的深切思乡之情。诗的开头“伤心极”便直白地揭示了情感的核心,接下来的“年年惯作天涯客”则更深入地反映了作者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疲惫。随着每年的流浪,离别的痛苦愈加累积,既有对他人的留恋,也有对自己的哀伤。这里的“天涯客”不仅是对外在环境的描述,更是对内心孤独的深刻揭示。
“留他不住,送他不得”一语双关,既表达出对离别者的挽留无力,也暗示了自己心中的无奈与失落。接下来,“不如归去啼声咽”,一句道出归去的渴望和内心的挣扎,仿佛在呼唤那份久违的温暖与安宁。
最后两句“不归休记归时节”的反复,更是将焦虑与离愁推向高潮,反复的“归”字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束缚。归来的季节已不再,言语也被离别淹没,作者的内心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尽的循环,令人心痛不已。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游子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游子心中的离愁与思乡之情展开,表现了对人、事、物的无奈和对归乡的渴望,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痛苦。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着个人情感,也反映出古代游子共同的心理状态,具有普遍的文化共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天涯客”主要指什么?
a) 一个人
b) 游子
c) 旅店
答案:b
诗的中心情感是什么?
a) 高兴
b) 思乡与离愁
c) 愤怒
答案:b
“不如归去啼声咽”中的“归去”指的是?
a) 回家
b) 出门
c) 旅行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董元恺的这首词更加强调离别的痛苦,而李白则更侧重于思乡的情感。两者都表现了游子的情感,却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前者更具抒情性,后者则更显沉重。
推荐书目: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词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