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1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15:06
忆秦娥
作者: 汪玢 〔近代〕
蛩声咽,楼高一片当楼月。
当楼月,清光如水,照人离别。
山深草木知时节,烟尘不染真幽绝。
真幽绝,遥遥千里,广寒宫阙。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情景,蛩声悲咽,楼台高耸,映着明亮的月光。清冷的月光像水一样洒落,照亮了人们的离别。深山中的草木似乎懂得时节的变迁,周围的烟尘并未染上这份幽静。这样的幽静,仿佛遥远千里,直通广寒宫阙。
作者介绍:汪玢(1889-1973),字子方,号华峰,晚号静庐,江苏人。汪玢是近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擅长词曲,尤其在词方面有着较高的造诣。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忆秦娥》创作于清末民初,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内心对故土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无奈。
《忆秦娥》以意境优美、情感深邃而著称。开篇“蛩声咽”,便引入了一种清凉而悲伤的气氛,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接着,诗人通过“楼高一片当楼月”的描绘,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高楼之上,月光照耀下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离愁。
“清光如水,照人离别”,在这里,月光象征着温柔和思念,正如诗人内心对离别的感伤。接下来的“山深草木知时节”,则展现了自然的智慧与生命的轮回,草木在时节变化中默默生长,反映出一种宁静的哲理。
整首诗在情感上追求一种超然的境界,通过自然景观来寄托个人情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无奈。最后一句“遥遥千里,广寒宫阙”更是将诗的意境推向了极致,仿佛在诉说着对远方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和理想生活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蛩声咽的意境主要体现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广寒宫阙”象征什么?
诗中“清光如水”是用来描绘什么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忆秦娥》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优美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