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3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37:29
涌翠亭梅花
作者: 熊禾 〔宋代〕
来者为新去为陈,阴阳如代各还香。
花开花谢亦常理,对花不必尤花神。
平生性耆不在花,两年颇与梅相亲。
何人种梅绕此屋,一见使我心清冷。
老树槎牙溪侧径,枯枝倒挂池边亭。
花开主人不复赏,我来却作花主人。
此花不必相香色,凜凜大节何峥嵘。
北海雪深臣皓首,霜寒中野儿悲吟。
荷蓧老人留植杖,沧浪孺子来濯缨。
神人妃子固有态,此花不是儿女情。
托根山谷居岁晚,自分不及芳春辰。
春前腊后挺高洁,留与桃李争妍新。
春寒桃李犹未开,莫随羌管轻飘零。
先生自是绝俗士,西湖东合当齐名。
巡檐索笑兴不浅,金樽檀板随红尘。
斯言近戏君勿讶,南山松柏终年青。
来的人是新的,走的人则是旧的,阴阳交替,各自散发着香气。花开花谢是自然规律,面对花朵不必特别崇拜花神。我一生的性情并不在于花,这两年来和梅花相亲相爱。是谁在这屋子周围种下梅树,一见到它们让我心中清冷。那老树在溪边的路旁,枯枝倒挂在池边的亭子上。花开时主人已不再欣赏,我来却成了花的主人。这花不必特别追求香色,凛然的大节操何其卓越。北海的雪深,臣子已白头,霜寒中野外的小孩悲吟。荷蓧老人留下了种植的拐杖,沧浪的少年前来洗缨。神仙和妃子固然有自己的风采,但这花并不是儿女情。根植于山谷中的梅花,自己分明不及春天的芳辰。春寒时节桃李尚未开放,不要随便让羌管轻轻飘零。先生本是超脱俗世的士人,西湖东合的名声应当齐名。巡檐索笑的兴致不浅,金樽檀板随世间红尘。此言近乎戏谑,君莫以为怪,南山的松柏终年常青。
作者介绍:熊禾,宋代诗人,以梅花题材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为题,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缘于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感情,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与生活的感悟。
《涌翠亭梅花》是一首表现梅花高洁品格和诗人心境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传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阴阳交替、花开花谢的自然法则中,诗人发现了生命的常理与美好。梅花在冬寒中绽放,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梅花紧密相连,以此表达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诗中对梅花和桃李的比较,反映了诗人对真情与虚荣的思考,梅花的高洁与桃李的艳丽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不追逐表面美的品德。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抒发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情,令人在欣赏梅花之余,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洞察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探讨生命的真谛、自然的美以及对世俗的超脱,表达诗人对梅花的崇敬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北海雪深”象征什么?
诗人对梅花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羌管”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鸟鸣涧》中,同样融入了自然与人的哲思,但侧重点在于宁静与和谐,而熊禾则更加关注梅花的坚韧与高洁,展现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两首诗在描绘自然时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