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木兰花慢·渐吾乡秋近》

时间: 2025-05-15 05:30:05

诗句

渐吾乡秋近,正莼美、更鲈肥。

顾安得相从,征帆衔尾,飞盖追随。

南中眼前事势,正相持、边腹一枰棋。

将谓灯明月暗,笑谈共和韩诗。

谁知。

催上王畿。

无计可,挽留之。

想翠微深处,倚楼日望,天际人归。

中流江涛衮衮,藉烝徒、共楫属之谁。

回首西风过雁,料君为我兴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5:30:05

原文展示

渐吾乡秋近,正莼美更鲈肥。
顾安得相从,征帆衔尾,飞盖追随。
南中眼前事势,正相持边腹一枰棋。
将谓灯明月暗,笑谈共和韩诗。
谁知,催上王畿。无计可,挽留之。
想翠微深处,倚楼日望,天际人归。
中流江涛衮衮,藉烝徒共楫属之谁。
回首西风过雁,料君为我兴思。

白话文翻译

渐渐地,我的家乡秋天临近,正是莼菜美味、鲈鱼肥美的季节。
怎么能够不相随而行呢?船帆在后,轻轿在前,追随而来。
南方的局势眼下正如棋盘上僵持的局面。
想要说,灯明月暗,笑谈之间却又提及韩诗的共和。
谁知道,匆匆赶往王畿。无计可施,无法挽留。
想象在翠微深处,倚楼观日,天边的人们归来。
江中波涛滚滚,谁能与我共舟而渡呢?
回首西风过雁,猜测你会为我而思念。

注释

  • :一种水生植物,其嫩芽可食用。
  • :指鲈鱼,肉质鲜美。
  • 征帆:出征的船帆。
  • 飞盖:形容轻便的轿子。
  • 王畿:指京城周围的地区。
  • 翠微:形容青翠的山色。
  • 倚楼:依靠在楼边观看。
  • 江涛:江水的波涛声。

典故解析

  • 韩诗:可能指韩愈的诗作,体现了对古人文学的向往或学习。
  • 共舟:隐喻与友人一起经历风雨,体现出友情的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季曾,号白云,宋代诗人,以豪放、清新见长,作品多为抒情诗,描写自然景色及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天,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思考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及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渐吾乡秋近》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与对时局反思的词作。开篇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引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莼菜与鲈鱼的美味带着浓浓的乡愁。接着,诗人以“顾安得相从”引出对友情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此时,南方的局势像棋局般僵持,让人感到无奈和失落。

诗中提到的“灯明月暗”与“笑谈共和韩诗”,不仅显示了作者对文化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当下政治局势的无奈与失望。“无计可,挽留之”一句,透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力感。

最后,诗人回首西风过雁,既是对自然的感叹,也是对友人的思念,情感愈发浓烈,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整首词在优雅的意象中融入了对人生的哲思,借助自然景色表达了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渐吾乡秋近:表示秋天即将到来,暗示乡愁的加深。
  • 正莼美更鲈肥:描绘秋季的丰收,增加了对家乡的情感寄托。
  • 顾安得相从:表现出对友人的渴望和期待。
  • 征帆衔尾,飞盖追随:形象展现出旅行的美好和友情的陪伴。
  • 南中眼前事势:暗指南方的政治局势,寓意深远。
  • 灯明月暗:对比之中,暗含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 无计可,挽留之:感叹无法挽留逝去的时光与人情。
  • 想翠微深处:幻想理想的归宿,充满对未来的期待。
  • 江涛衮衮:波涛的壮丽与无奈,象征着人生的起伏。
  • 回首西风过雁:借雁归意象,表达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南方局势如棋局,暗示复杂的政治形势。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象与人情相互交织,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秋天的描绘引入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社会局势的深思,最终流露出一种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莼菜:象征乡愁与自然美好。
  • 鲈鱼:代表生活的富足与美好。
  • 秋天:象征时光流逝、生命的变化。
  • 西风过雁:寄托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莼”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鸟

  2. “无计可,挽留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南中眼前事势”指的是什么?
    A. 友谊
    B. 政治局势
    C. 自然风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2. 陶渊明《饮酒》:体现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李曾伯 vs. 苏轼:两者均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曾伯更侧重于对时局的感慨,而苏轼则更具哲理性和情感共鸣。
  • 李曾伯 vs. 陶渊明:李的诗歌中蕴含对政治现状的无奈,陶则更倾向于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李曾伯诗词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杨柳枝 杏园中枣树 洛城东花下作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过永宁 宿杨家 路上寄银匙与阿龟 东墟晚歇(时退居渭村) 池上篇 寄殷协律 / 多叙江南旧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固若金汤 言字旁的字 惊惨 罗缕纪存 乡饮大宾 建之底的字 布衣蔬食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迂回曲折 比字旁的字 号结尾的成语 丿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号牌 剜肉医疮 秋高气和 坪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