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挽黄祖勉三首》

时间: 2025-05-11 20:07:48

诗句

世远太和散,儒门有若人。

沈潜勤汲古,澹静肯妍春。

识到寡轻语,触来无量颦。

渊乎莫澄挠,叔度乃其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0:07:48

原文展示

挽黄祖勉三首
作者:陈著 〔宋代〕
世远太和散,儒门有若人。
沈潜勤汲古,澹静肯妍春。
识到寡轻语,触来无量颦。
渊乎莫澄挠,叔度乃其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黄祖勉的怀念与赞美。诗的开头提到,世事纷繁如同太和散落一般,儒家门第中有像他这样的人。接着描绘了黄祖勉的品格与学识,他静心研究古代经典,性情温和,恰似春日的宁静与美好。诗中提到他言语不多,但内心的情感却深沉而丰富,面对外界的纷扰,他从不轻易动摇。最后,提到他如同深渊般深邃,孔子之徒中与他最为亲近。


注释

  • 太和:原指古代的和谐之境,这里形容社会的纷乱。
  • 儒门:儒家门第,指儒学的传承者。
  • 沈潜:深沉而潜心,形容专心致志。
  • 汲古:汲取古人的智慧与学问。
  • 澹静:形容内心的宁静。
  • 妍春:指春天的美好。
  • 寡轻语:形容说话不多,内心深沉。
  • 无量颦:意指内心情感丰富,面带愁苦。
  • 渊乎莫澄挠:深渊般的境界,难以被扰动。
  • 叔度:指孔子的弟子,象征儒家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因其深厚的儒学修养和独特的诗风而受到后人推崇。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反映对古典文化的尊重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与黄祖勉的去世有关,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赞美。黄祖勉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诗人通过这首诗歌颂他的品德与学问。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诗人在开篇便引入了“世远太和散”的意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慨。在对黄祖勉的描绘中,诗人采用了丰富的比喻与形象的对比,展现了黄的深沉内敛与学识渊博。通过对其言语的描述,突显出黄的个性特征,既不张扬又不失深刻。诗的后半部分更是将黄祖勉比作深渊,显示了他的思想深度与人品的高尚。整首诗情感深厚,既有对友人的怀念,又有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展示了浓厚的儒家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远太和散:感叹时代的纷乱与不安。
  2. 儒门有若人:强调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仍有优秀的人存在。
  3. 沈潜勤汲古:描绘黄祖勉的勤奋与专注。
  4. 澹静肯妍春:表现其内心的宁静与优雅。
  5. 识到寡轻语:说明其内敛的个性与深刻的智慧。
  6. 触来无量颦:揭示他内心情感的丰富。
  7. 渊乎莫澄挠:比喻其思想的深邃与坚定。
  8. 叔度乃其伦:表现他与孔子弟子之间的密切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祖勉比作“深渊”,增强其崇高的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字句上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黄祖勉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反映了儒家文化对个人品德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和:象征和谐的理想状态。
  • 儒门:代表儒家文化的传承。
  • 深渊:象征深刻的智慧与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世远太和散”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

    • A. 对友人的怀念
    • B. 对社会动乱的感慨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古典文化的追求
  2. “沈潜勤汲古”中的“汲古”指的是什么?

    • A. 研究古代文化
    • B. 追求财富
    • C. 享受生活
    • D. 旅行探险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二者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但王勃更多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志向,而陈著则聚焦于对学识和品德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新成安乐宫(一作新宫词) 上之回 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 游侠篇(一作侠客行) 送别 入蜀秋夜宿江渚 齐孝孙占魁坠塔歌 陈将军歌 露筋祠 吴凤庙重修落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妖幻 珠玑满腹 頁字旁的字 无疵 洞幽察微 聚精会神 独来独往 乙字旁的字 溪荪 尸字头的字 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臧谷两亡 靣字旁的字 上溢下漏 女字旁的字 破斋 壶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