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2:16
满江红 登汪师展江楼
作者:张之翰
山厌长江,流不尽滔溜深碧。
形胜地以江为堑,以山为壁。
兵府旧分城上下,人家新住城南北。
说当年天马入川时,皆传檄。
市不易,居如昔。
龙已去,攀何及。
问人人能道,圣朝恩德。
蕞尔南州成底事,宛然上将劳吾敌。
看红尘一骑捷书来,来春必。
诗人站在汪师展的江楼上,感慨长江的浩渺,江水绵绵流淌,似乎无尽无休。这里的自然环境,江河如堑,群山如壁,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过去的兵府分为上下两城,如今居民则新住在南北两岸。回想当年,天马踏入川地时,曾传出战书。如今的市场依旧热闹,生活如往昔般安定。龙已经离去,自己又如何能攀附其高呢?问世人都能说说,圣明朝的恩德。南州的事情又有什么可言?无非是将领们在为我敌国劳苦。看那尘世间,一骑捷书而来,明春必定会有好消息。
“天马入川”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或迁徙事件,常被用来象征雄风和征战精神。此句唤起了历史的回忆,强调了过往的荣耀与现在的比较。
张之翰,元代诗人,以豪放奔放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感慨,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借古抒怀,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满江红 登汪师展江楼》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深思的词作。诗中,张之翰运用丰富的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反映出他对现实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望。开篇以“山厌长江”引入,展现了长江的浩大与无尽,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对地形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巍峨壮丽的氛围,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隐含着对历史的警醒。
在对历史的回顾中,诗人提到“天马入川”,不仅是对往昔辉煌的追忆,更是对现状的反思。诗中提到的“龙已去,攀何及”,道出了对失去英雄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最后几句中,诗人展望未来,虽然对现实有所不满,但仍然寄希望于春天的到来,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
总体而言,这首词不仅仅是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更是诗人灵魂的自我剖析,展现了他家国情怀与个人理想的深度交融。
全诗通过对江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冀,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
“山厌长江,流不尽滔溜深碧”中的“流不尽”指的是什么?
A. 河流的动能
B. 时间的流逝
C. 生命的延续
D. 自然的壮丽
“龙已去,攀何及”中“龙”指代的是?
A. 诗人的理想
B. 英雄或先知
C. 自然景观
D. 过往的生活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幽默
C. 期待与希望
D. 绝望
答案:1. A 2. B 3.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