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5:56
秦楼月/忆秦娥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浮云聚集,轻微的雷声隐隐传来,春雷初响。
鹁鸠在鸣叫,愤怒的声音在耳边,绿柳在风中摇摆。
玉炉上烟雾缭绕,香气弥漫,罗绸已被春雨浸湿。
墙边的杏花被雨水打湿,湿漉漉的燕子在飞舞。
燕子飞舞时,花梢缺少了它的倩影,画楼里的人独自伫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涧水,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追求真情实感,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成于南宋时期,正值春天,诗人以春雷初响、鸟鸣风急的景象抒发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向往。
《秦楼月/忆秦娥》是一首描绘春天来临的诗,诗中通过精炼的意象传达出春雷初响、万物复苏的气息。开篇“浮云集,轻雷隐隐”便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朦胧与初现,雷声的隐隐传来预示着惊蛰的到来,暗示着自然界的变化。接着诗人描绘了鹁鸠的鸣叫与绿杨的摇曳,这些自然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愤怒或焦虑。
“玉炉烟重香罗浥”则是一种细腻的生活情景,烟雾缭绕,香气浓郁,给人以高雅的感受,同时也映衬出春雨带来的潮湿。最后一句“花梢缺处,画楼人立”将诗歌情感推向高潮,画楼中独立的人影似乎在默默思念,渴望着什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蕴含着对生活的珍惜与思考,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轻雷隐隐”指的是什么现象?
A. 春雷的初声
B. 夏雨的雷声
C. 秋风的呼啸
“玉炉烟重香罗浥”中的“玉炉”象征着什么?
A. 香炉
B. 玉石
C. 高雅的生活
诗中提到的“鹁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安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