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6:27
沁园春
作者: 王哲 〔元代〕
自问从初,少年如何,每每所为。
好细寻重想,当时做作,恐违天地,或昧神祇。
及至如今,恁貌颜将耄,限尽临头著甚医。
还知否,有圣贤三教,莫也堪随。
阒中认这慈悲。更长爇名香寝见知。
把净清灵密,耀明囗显,一齐速炼,下手修持。
口印金科,心传玉诀,旧业除消诚未迟。
搜前路,得归依玄妙,证道无疑。
我常常自问,年轻时我到底是怎样的呢?每一次所做的事情。
我好好回想,那时候的作为,难免会违背天地的法则,或许也会得罪神明。
现在看来,面容已经苍老,生命的尽头临近,究竟能做些什么呢?
你是否知道,有圣贤的教诲,三教的智慧,实在不能随便放弃。
在静谧中,我认知到这份慈悲,更加虔诚地焚香祈祷。
保持内心的清净、灵性,光明明显,大家一起努力修炼,开始修持吧。
用口印证金科,用心传承玉诀,过去的业障除去真心未晚。
搜索前方的路,找到归依的玄妙,证得真道毫无疑虑。
王哲,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创作见长。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道教、佛教的理解,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本诗创作于作者人生的某个阶段,可能是面对生命的无常、时光的流逝而产生的思考。诗中表现出对过往的追忆与反省,同时也表达了对修行与内心修养的重视。
《沁园春》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修行的重要性。诗的开头,作者回顾自己年轻时的种种,感慨当时的无知和可能的错误,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的反思与懊悔。随着时光的推移,生命的尽头即将到来,作者意识到,面对生命的有限,修行显得尤为重要。
在后半部分,诗人强调了修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提出要保持内心的清净与灵性,并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智慧,消除旧业。这种对道教、佛教理念的融合,反映出作者对三教的尊重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沉思与自省,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修行的必要,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盼,鼓励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求无限的智慧。
自问从初,少年如何,每每所为。
好细寻重想,当时做作,恐违天地,或昧神祇。
及至如今,恁貌颜将耄,限尽临头著甚医。
还知否,有圣贤三教,莫也堪随。
阒中认这慈悲。更长爇名香寝见知。
把净清灵密,耀明囗显,一齐速炼,下手修持。
口印金科,心传玉诀,旧业除消诚未迟。
搜前路,得归依玄妙,证道无疑。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修行的必要,强调了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智慧的紧迫感,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希望与对过往的反思。
诗中的“自问从初”是什么意思?
A. 自我反省
B. 怀念过去
C. 对未来的期待
D. 生活的回忆
诗中提到的“三教”指的是哪三种教义?
A. 儒、道、释
B. 道、释、佛
C. 儒、释、法
D. 道、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