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2:42
金缕曲 其四
作者:黄钧宰 〔清代〕
恻恻离帆动,尽前途,云悲月吊,花迎鸟送。抛却擘笺分咏客,自去闲吟冷讽。非昔日,豪情浪涌。细觅金焦山石底,有古人,遗泪和苔冻,谁解得,醒耶梦。少年逸气难羁控,半生来,零缣退笔,埋成荒冢。万事输人时命舛,那值鸿毛轻重,也不为,琴弦悲痛。安得飞身瑶阙上,踏空冥,手把双丸弄,千古恨,与君共。
离别的帆船悄然启航,前方的路途尽在眼前,云彩悲伤,月亮低垂,花儿迎风而舞,小鸟相送。抛开那些与诗人分离的客人,我自己在一旁闲吟冷讽。已不再是往日的豪情荡漾。细心寻觅金焦山石下,是否能找到古人留下的泪水与苔藓,谁能理解,这是一种醒悟还是梦幻?年轻时的逸气难以控制,半生已过,只有破旧的纸笔,埋藏成荒冢。万事都输给了时间和命运的安排,那又何必在意如鸿毛般轻重,琴弦的悲痛也无所谓。希望能够飞身上瑶阙,踏空而行,手握双丸,千古的遗恨,与你共享。
黄钧宰,清代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与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古人的追忆与感慨。
《金缕曲》是黄钧宰的一首词作,创作时可能受到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表达了他对离别、时光流逝的感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
这首《金缕曲 其四》在诗意上充满了离愁别绪,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无奈。开篇的“恻恻离帆动”便为整首诗定下了悲伤的基调,离别的帆船如同诗人内心的游离。在此,诗人用“云悲月吊,花迎鸟送”来描绘一种自然界的情感共鸣,仿佛万物皆在为离别而哀伤。随后,诗人自我反思,抛却了那些与他分享诗歌的客人,转而选择孤独的吟唱,体现了他对内心世界的追寻。
在对昔日豪情的回忆中,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古人遗留下的泪水与苔藓,象征着过去的痕迹与记忆的沉重。接着,诗人提到“少年逸气难羁控”,暗示年轻时的激情与自由逐渐被现实束缚,半生的辛酸与无奈通过“零缣退笔,埋成荒冢”得以体现,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最后,诗人通过对理想境界的渴望,表达出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与对千古遗恨的共鸣,整首词在凄美中透出一种对未来的憧憬。黄钧宰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了一幅深刻而动人的画面。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离别的感慨与对过往的追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体现出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
诗中的“离帆”象征什么?
诗人提到的“金焦山石”指的是什么?
“安得飞身瑶阙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