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8:1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19:23
插花呼酒少年场,
烂赏花灯十里香。
璧月当天星续少,
珠帘排户乐声长。
非缘风景今殊昔,
自是情怀老不狂。
赢得安禅心似水,
碧琉璃照佛龛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热闹的灯会场景,年轻人插花呼酒,尽情享受美丽的花灯散发的香气。皎洁的明月高悬,点缀着夜空的星星。珠帘垂挂在窗外,悠扬的乐声不断回荡。并不是因为风景与往昔不同,而是我的情怀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沉稳。最终获得的宁静心境如同清澈的水,碧色琉璃闪烁着,映照着佛龛旁的安宁。
本诗通过描绘灯会的盛况,反映了宋代节日的文化氛围。灯会是古代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的一部分,象征着团圆与欢乐。诗中提到的“安禅”则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张镃,字君翰,号秋水,北宋时期的诗人,以词人身份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灯夕》创作于一个灯会的夜晚,诗人在欢庆的氛围中,感慨岁月的流逝和内心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生活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虽然外部的景色在变化,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却愈加重要。
《灯夕》是一首描绘节日欢庆的佳作,诗中借助花灯、明月和乐声等意象,展现出一种热闹而又不失宁静的氛围。诗的开头通过“插花呼酒少年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场景,年轻人间的欢声笑语让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接着,“烂赏花灯十里香”则将这一氛围推向高潮,十里花灯的香气,仿佛延续了整个夜空的美好。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从外在的景色转向内心的思索。“非缘风景今殊昔,自是情怀老不狂。”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然外面的景色和往昔有所不同,但内心的情感却是成熟和稳重的。最后几句,诗人通过对“安禅心似水”的描绘,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仿佛在灯光和乐声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宁。
整首诗在描写热闹的同时,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外界美好的享受,也有对内心平和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智慧。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集中在对节日欢庆的描绘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之上,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青春的回忆
B. 对节日的欢庆与内心的宁静
C. 对自然的描写
“安禅心似水”中,“水”象征什么?
A. 流动与变幻
B. 宁静与平和
C. 冷漠与无情
诗中提到的“珠帘”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A. 热闹的场景
B. 悠扬的乐声
C. 温馨的气氛
与张镃的《灯夕》相比,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在夜晚的景象中,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前者更强调节日欢庆的氛围,而后者则更显孤独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