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9:1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9:12:40
《宁远杂咏》
作者:陆元鋐
山连六诏迥崔嵬,
风土蛮乡亦怪哉。
阴日披裘晴衣袷,
上方积雪下闻雷。
刀耕地向云中辟,
索度人疑域外来。
说与吴侬浑未信,
荷花时节柏樽开。
这首诗描绘了宁远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诗中提到六诏山脉的高耸与蜿蜒,表现出风土人情的奇特;在阴雨天里人们披上裘皮大衣,而在晴天又穿上轻薄的衣服,天气的变化莫测;即使在高山之上,仍然能听到雷声;田地中刀耕火种,仿佛是在云端开辟新天地,令人怀疑这里是否是来自外域的地方;向吴侬讲述这里的景象,他们却难以相信;而在荷花盛开的季节,柏酒樽也随之开放,似乎又传达出了一种生机与欢愉。
陆元鋐(约1660-1730),清代诗人,字茂才,号秋水,江苏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情世态的深刻观察。
《宁远杂咏》创作于陆元鋐对宁远地区的游历中,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风土人情,反映了他对南方自然与人文的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宁远杂咏》以其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宁远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首句“山连六诏迥崔嵬”不仅描绘了壮丽的山景,更暗示了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积淀。诗中将阴雨和晴天的对比巧妙地融入,使得气候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尊重。
“刀耕地向云中辟”,这句诗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出人们在艰苦环境中开垦土地的决心与勇气,同时也暗示出宁远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诗的最后两句“说与吴侬浑未信,荷花时节柏樽开”则以轻松的语调结束,表达了对宁远美好风景的自豪与乐观,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外来者对这一切的怀疑与不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以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为主线,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体现了清代诗人的审美情趣与人性关怀。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宁远地区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六诏”指的是哪个地区的部落?
填空题:诗中“刀耕地向云中辟”所描述的是一种__的耕作方式。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吴侬对宁远的景象表示信任。(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