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2:33
筍舆兀兀一南岩,
人在千峰紫翠间。
剩欲日来陪杖屦,
其如病足怯登山。
在这高耸的南岩上,
我独自一人,四周是千峰的青翠。
只想等到日出时,带着杖和鞋子同行,
可惜我因病脚软,不敢再攀登。
该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更多表现的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因病所感的无奈和孤独的情感。
《南岩》是一首表现山水风光和个人感受的古诗。诗的开头用“筍舆兀兀一南岩”描绘了一幅高耸的山景,展示了自然的雄伟。接下来的“人在千峰紫翠间”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和色彩的环境中,诗人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那种宁静和美好。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提出了一个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剩欲日来陪杖屦”,诗人渴望在日出时分踏上山路,与自然亲密接触,但“其如病足怯登山”则表达了他因健康原因而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的失落感。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也有对自身局限的无奈。
蔡戡的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抒情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感受的表达,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岩”指的是什么?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无法继续登山?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相关作品推荐:如李白的《蜀道难》,同样表现了对山川的向往与人生的艰难。
诗词对比:李白的《庐山谣》与蔡戡的《南岩》都描绘了山水风光,但李白的诗更倾向于豪放激昂,而蔡戡则细腻内敛,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