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9:04
原文展示: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苏味道 〔唐代〕
藩戚三雍暇,禅居二室隈。 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 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 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 五行幽机畅,三蕃妙键开。 味同甘露洒,香似逆风来。 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人寻鹤洲返,月逐虎谿回。 企躅瞻飞盖,攀游想渡杯。 愿陪为善乐,从此去尘埃。
白话文翻译:
在贵族的闲暇时光,我在禅修的居所中静思。 突然听说从桂花盛开的地方,移动脚步踏上花台。 勤奋学习推崇多才多艺,高谈阔论展现辩才。 是非对错不必固执,空有之间避免猜疑。 五行的深奥机制畅通,三蕃的妙键开启。 味道如同甘露洒落,香气似逆风而来。 古老的石阶留下方石,清澈的池水辨别烧灰。 人们寻找鹤洲归来,月亮追逐虎溪回转。 期待仰望飞翔的盖,攀游想象渡过杯。 愿意陪伴为善的乐趣,从此远离尘埃。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味道(约648-705),唐代诗人,字味道,号东篱,河南洛阳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味道在与武三思在天中寺寻找复礼上人时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学问和辩才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禅修居所中的静思和对自然美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桂苑、花台、甘露、香气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学问和辩才的推崇,以及对是非对错的超然态度。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藩戚三雍暇,禅居二室隈。
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
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
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
五行幽机畅,三蕃妙键开。
味同甘露洒,香似逆风来。
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人寻鹤洲返,月逐虎谿回。
企躅瞻飞盖,攀游想渡杯。
愿陪为善乐,从此去尘埃。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学问和辩才的推崇。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是非对错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藩戚三雍暇”中的“藩戚”指的是什么? A. 贵族 B. 皇族 C. 贵族或皇族的亲戚 D. 贵族的闲暇时光
诗中“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B. 作者对花台的向往 C. 作者听说桂花盛开,移动脚步踏上花台 D. 作者在花台上静思
诗中“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中的“敏学”指的是什么? A. 勤奋学习 B. 多才多艺 C. 高谈阔论 D. 辩论的才能
诗中“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对是非对错的固执 B. 作者对空有之间避免猜疑的看法 C. 作者对是非对错的超然态度 D. 作者对空有之间的猜疑
诗中“愿陪为善乐,从此去尘埃”表达了什么? A. 作者愿意陪伴为善的乐趣 B. 作者从此远离尘埃 C. 作者对善的向往 D. 作者对尘埃的厌恶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