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11:1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13:02
倦妆图
作者: 盛世忠 〔宋代〕
睡觉春山懒更添,
起来余恨锁眉尖。
料应春事关心曲,
怕见杨花不卷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的懒散与无奈。诗人懒得再添妆扮,醒来后心中怨恨如锁眉般紧绷,仿佛春天的事情牵动了他的心绪,尤其害怕看到窗外飞扬的杨花,因而不愿拉开帘子。
盛世忠,宋代诗人,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索。生活在一个重视文人雅士的时代,盛世忠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人们对生活的感悟。
《倦妆图》创作于春天,诗人可能在此时经历了一段困扰与烦恼,春天的美景让他感到心情愈发沉重。诗中包含着对春天的惆怅与对生活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在美丽的季节中却感到无所适从的复杂心情。
《倦妆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倦怠和对春天的复杂情感。首句“睡觉春山懒更添”直接表明了诗人对春天的懒散态度,春山的美丽在他眼中不再有吸引力,反而增添了他的倦怠感。这种懒惰不仅是对外界美景的冷漠,更是一种内心情绪的反映。
接着“起来余恨锁眉尖”一句,诗人从梦中醒来,却发现心中依然充满了怨恨和愁苦,眉头紧锁,无法释怀。这种情感与春天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料应春事关心曲”则带出了诗人对春天变化的敏感,春天的事物总是与心情紧密相连,诗人深知春天的美好,却因心中旧恨而难以享受。最后一句“怕见杨花不卷帘”更是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杨花的飘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诗人却因内心的苦闷而不愿面对。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无奈与倦怠,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于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春天的复杂情感,诗人虽然意识到春天的美好,却因内心的怨恨和倦怠而无法享受。这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活美好时,常常因内心的困扰而感到无奈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主要体现在哪一句中?
A. 睡觉春山懒更添
B. 起来余恨锁眉尖
C. 料应春事关心曲
D. 怕见杨花不卷帘
“杨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的到来
C. 诗人的怨恨
D. 无所谓
诗中反映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厌倦
C. 兴奋
D.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