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三洲岩》

时间: 2025-05-12 04:27:47

诗句

维石岩岩紫翠连,原非禹凿自天然。

旋磨崖壁镌新字,细看诗词忆旧贤。

茂叔南来曾乐道,葛洪西驻已升仙。

兴游几度寻遗迹,云满高峰月满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27:47

三洲岩

作者: 李震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维石岩岩紫翠连,
原非禹凿自天然。
旋磨崖壁镌新字,
细看诗词忆旧贤。
茂叔南来曾乐道,
葛洪西驻已升仙。
兴游几度寻遗迹,
云满高峰月满天。

白话文翻译:

这座紫色和翠绿色相连的石岩,
并不是大禹所凿,而是自然形成的。
在崖壁上旋转磨擦留下新字,
细细品味这些诗词让我想起古人的贤良。
茂叔曾南来乐于讲道,
葛洪则西去已化为神仙。
我曾多次游览寻访这些遗迹,
高峰上云雾弥漫,月光照耀天空。

注释:

字词注释:

  • 维石: 形容石头的坚固。
  • 岩岩: 形容岩石高耸的样子。
  • 紫翠: 指紫色和绿色,形容岩石的美丽。
  • 禹凿: 指大禹开凿河流的传说。
  • 旋磨: 旋转地磨擦。
  • 茂叔: 指茂叔(即茅侃),道教名士。
  • 葛洪: 指葛洪,东晋道教著名人物,著有《抱朴子》。
  • 兴游: 兴致勃勃地游览。

典故解析:

  • 大禹: 传说中治水的英雄,象征着开创和治理的智慧。
  • 茂叔和葛洪: 两位历史上有名的道士,象征着追求长生与道理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震,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而著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古人的追慕之情。

创作背景:

《三洲岩》写于李震游历三洲岩时,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古贤的怀念,以及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哲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三洲岩》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的诗作,诗人在游览三洲岩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历史的厚重。开篇通过“维石岩岩紫翠连”一语,生动描绘了石岩的美丽景象,展现出自然的神奇与壮丽。接着,诗人提到“原非禹凿自天然”,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和伟大,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中通过“旋磨崖壁镌新字”,展示了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细看诗词更是唤醒了对古贤的怀念。这种怀念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更是对一种精神和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两句提到茂叔和葛洪,进一步引入了道教文化,表现出诗人对古代哲学和道德的尊崇。

整首诗在结尾处,作者用“兴游几度寻遗迹,云满高峰月满天”表达了对高峰的向往与追求。在云雾缭绕的高峰上,月光洒满,诗人似乎在寻觅那份超脱与宁静。整体而言,《三洲岩》不仅是一首自然诗,更是一首蕴含哲理和历史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道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维石岩岩紫翠连: 描绘紫色与翠色交融的岩石,形象生动。
  2. 原非禹凿自天然: 指出这些景观是自然形成的,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敬重。
  3. 旋磨崖壁镌新字: 描述在崖壁上刻字的情景,暗示文化的传承。
  4. 细看诗词忆旧贤: 通过诗词的细读,唤起对古代贤人的思念。
  5. 茂叔南来曾乐道: 提到茂叔,传达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6. 葛洪西驻已升仙: 讲述葛洪的升仙,表现了对道教思想的崇敬。
  7. 兴游几度寻遗迹: 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探索与追寻。
  8. 云满高峰月满天: 画面美丽,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宁静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自然景观比喻人文精神,形成了诗歌的意象。
  • 对仗: 诗中有对仗的修辞,使语言更具韵律感。
  • 拟人: 通过“云满高峰”和“月满天”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三洲岩的壮丽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历史文化的追思,以及对道教哲学的向往,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岩石: 象征自然的坚韧与恒久。
  • 云与月: 代表自由与宁静,体现诗人的向往。
  • 古贤: 代表传统文化与智慧,体现诗人对历史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禹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书法家
    • B. 治水英雄
    • C. 战国君王
  2. “茂叔”指的是哪位道士?
    • A. 茅侃
    • B. 张道陵
    • C. 王阳明
  3. 诗中提到的“云满高峰”象征什么?
    • A. 压力
    • B. 自由与宁静
    • C. 繁忙

答案:

  1. B. 治水英雄
  2. A. 茅侃
  3. B. 自由与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 by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而李震的《三洲岩》则更注重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表达了对古贤的追思。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豪放,后者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道教文化与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行迈一首 九日至苏家园 中秋无月夜半大雨忽忆去年江楼之会 雨馀便有秋意夜闻络纬声甚急 送虞伯瞻以宣城尉为上元方田官 撷野蔬示小儿 次韵端叔叠前韵见贻因以为别 次韵端叔题余所藏山谷茶诗尾 与松林道人求竹栽 三月二十二日游昭山前一日讷禅师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玩日愒时 囊萤照书 音容如在 简径 火字旁的字 指腹为亲 羽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马字旁的字 砰磕 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撑眉努眼 寻访 内原 凤引九雏 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