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12:4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2:45:33
绝句
作者:洪适 〔宋代〕
宣防瓠子挠西京,
向者河堤役不宁。
胡虏任教流就下,
始知谈舌误朝廷。
这首诗描写了西京(指长安,今西安)的防御措施受到影响,河堤的工程一度让人安宁,但现在却因为外族的侵犯而变得不安。胡人(指北方的少数民族)肆意侵扰,流民纷纷涌入,才明白那些空谈的言论误导了朝廷的决策。
“胡虏”一词在历史上常指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特别是五代十国时期及宋代时期的边境冲突。这首诗反映了北方民族侵扰的历史背景,借此表达了对朝廷决策的不满及对国家安宁的担忧。
作者介绍:洪适,字长甫,号惭愧,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才华和对社会时事的敏感而闻名。其诗风简练而深刻,常以现实题材为主,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风气。
创作背景:洪适创作《绝句》时,正值北方少数民族对宋朝的侵扰加剧,民生困苦,国家安全形势严峻。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表达了对朝廷空谈无用的质疑。
这首《绝句》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内涵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困境的关注。诗中通过描绘西京防御措施的失效,反映出外族侵扰的严重性,以及因空谈误导政策的无奈。开头的“宣防瓠子挠西京”揭示了防御措施的无力,而“胡虏任教流就下”则直指外族的猖獗,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最后一句“始知谈舌误朝廷”更是对当时政治风气的深刻反思,指出了空谈对决策的误导,表明了诗人对亟需实用政策的渴望。整首诗情感凝重,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和对时政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批判了当时政治上的空谈无用,呼唤务实的政策来应对外敌的侵扰。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诗人对国家命运深切的关怀与忧虑。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胡虏”指的是哪个民族?
A. 南方的少数民族
B. 北方的游牧民族
C. 西方的商人
D. 东方的海盗
“谈舌误朝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朝廷的赞美
B. 对空谈的批评
C. 对战争的向往
D. 对民生的关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两者都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展现出古代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刻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