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23:0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3:08:16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日落洞庭波,吴娃荡桨过。
道人吹铁笛,风浪夜来多。
道人铁笛响,半入洞庭山。
天风将一半,吹度白银湾。
仙橘大如斗,浮之过洞庭。
江妃浑未识,唤作楚王萍。
海客报奇事,青天火瓮飞。
明朝雷泽底,新有落星矶。
网得珊瑚树,移栽玛瑙盆。
夜来风雨横,龙气上珠根。
海上双雷岛,浑如滟滪堆。
乖龙拔山脚,飞渡海门来。
潮来神树没,潮归已树青。
云里天妃过,龙旗带雨腥。
客入毛公洞,洞深人不还。
明年探禹穴,相见会稽山。
太液象圆海,金莲夜夜开。
水中万年月,照见昆明灰。
秦峰望东海,云气常飘飘。
桑田明日事,奚用石为桥?
日落时分,洞庭湖波光粼粼,吴地的姑娘轻轻荡着小船经过。一个道人在吹奏铁笛,夜晚的风浪渐渐增多。道人吹出的笛声,飘荡在洞庭山的半边。天风把笛声送往白银湾。那里的仙橘大得像斗,漂浮在洞庭之上。江妃还不识得它,误以为是楚王的浮萍。海上的客人带来奇谈,青天中火焰飞腾。明天在雷泽底,又会发现新落的星矶。渔网捕得珊瑚树,移植到玛瑙盆中。昨夜狂风暴雨,龙气升腾在珠根之上。海上有双雷岛,宛如滟滪的沙堆。奇龙从山脚跃起,飞渡海门而来。潮水来时神树淹没,潮水退去时树又复青。云中天妃经过,龙旗带着雨腥飘荡。客人走入毛公洞,洞深无归路。明年再探禹穴,或许会在会稽山相见。太液湖像圆海,金莲每夜绽放。水中万年岁月,映照出昆明的灰烬。秦峰眺望东海,云气常常飘浮。桑田明日的事情,何必用石头做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子昂,号白石,生于元朝初年,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风格清新,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 《小临海曲十首》是杨维桢在临海游玩时创作的诗作,描绘了洞庭湖及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反映了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杨维桢的《小临海曲十首》是一组描写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诗篇,展现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以及渔夫、江妃等人物的生活情态。全诗以日落为起点,透过吴娃的轻舟与道人悠扬的笛声,营造出一幅优美的画面,既有自然的宁静,也有生活的气息。诗中反复出现的“潮来”“潮归”,描绘了自然的循环与变迁,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引入了更多的神话色彩,特别是关于龙、神树和天妃的描写,表现出对神秘事物的向往与敬畏。最后几句“桑田明日事,奚用石为桥”则深入哲理,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整体而言,这组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生命哲学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情感。
逐句解析:
(逐句解析继续...)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洞庭湖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宁静与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吴娃”指的是哪一类人?
A. 渔夫
B. 美丽的姑娘
C. 道士
D. 仙女
诗中提到的“毛公洞”象征着什么?
A. 自然景观
B. 神秘与未知
C. 生活的烦恼
D. 人间的烦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