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0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05:57
一方苍石老莓苔,只合渊明共酒杯。
岁晚出山成底事,至今笙鹤不归来。
一块苍老的石头上长满了苔藓,只有与陶渊明一起共饮美酒才最为合适。
到了岁末再出山有什么意义呢?至今那些笙声和鹤鸣依旧没有回来。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士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反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以渊明为例,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笙和鹤常常被用来象征高雅和自由的生活,诗中提及的“笙鹤不归”,则暗指这种理想生活的失落。
方岳,宋代诗人,生活于北宋时期,擅长山水诗,对自然和隐居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描绘。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礼斗石》是方岳在隐居生活中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隐逸生活以及时间流逝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苍石与苔藓,象征着岁月的积淀,表现出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缅怀与哲思。
《礼斗石》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苍老的石头和苔藓中,感受到自然的无常与静谧。开篇的“苍石老莓苔”给人一种静谧的画面,然而诗人却通过这幅图景,引出了与陶渊明共饮的悠然自得,显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羡慕和追求。接着,诗人思考岁末出山的意义,表现出对世俗纷扰的淡漠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最后一句“至今笙鹤不归来”则成为全诗的情感高潮,笙声与鹤鸣的缺失,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与惆怅。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含义,采用了对仗和意象交融的手法,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描绘,更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心灵的归属,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过往理想的怀念,情感基调中透着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位诗人?
“岁晚出山成底事”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笙鹤不归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方岳的《礼斗石》对比,陶渊明的《饮酒》更直接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居生活的享受。两者都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方岳在《礼斗石》中更显得沉思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