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5:55
《醉桃源》 作者: 汪东 〔清代〕
通衢攘攘接平郊。
欢声如沸潮。
修龙衔烛舞周遭。
绕场金鼓骄。
霓电射,彩旗飘。
千竿影动摇。
高歌激越上青霄。
人民心一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的场景,繁忙的街道与平坦的郊野连接在一起,欢快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舞者手持龙形的烛火,在周围翩翩起舞,四周的金鼓声显得格外骄傲。五彩霓虹的光芒闪烁,彩旗随风飘扬,千根竹竿的影子在阳光下摇曳。人们高歌激昂,直冲青天,心中团结一心。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而著称。他的诗作品多描绘社会风貌和民众的欢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庆典的时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民的欢愉,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醉桃源》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场景。开篇的“通衢攘攘”便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仿佛让读者置身于人潮涌动的街道之中。诗中通过“欢声如沸潮”形象地表达了人们的欢呼与兴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舞龙与金鼓的结合,既有传统文化的象征,又体现了庆祝活动的热烈。霓虹与彩旗的描绘,则增添了节日的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最后一句“人民心一条”更是升华了整个诗歌的主题,强调了团结与共同向上的精神,体现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繁荣社会的赞美,强调了人民团结、共同向上的精神,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欢声如沸潮”表达了什么情绪?
A. 忧伤
B. 快乐
C. 惊恐
诗中舞龙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欺骗
B. 吉祥与庆祝
C. 战争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A. 人们的分歧
B. 人们的团结
C. 人们的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汪东的《醉桃源》和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但前者更倾向于描绘热闹的场景,后者则更具豪放与悲壮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