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8:33
醉桃源 送黄四府之黄州
作者: 夏言 〔明代〕
黄州西望楚山青。
楼头秋月明。
冰溪十里送君行。
遥通湘水清。
新雁过,晚蝉鸣。
撩人离思生。
春风谷口听迁莺。
重来慰我情。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黄州送别友人的情景。诗人站在黄州,向西望去,看到楚山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青翠。楼头的明月映照着夜空,冰冷的溪水陪伴着友人走了十里,溪水遥远地通向湘水,清澈而宁静。新飞来的大雁在空中掠过,晚蝉在树上鸣叫,勾起了我对友人的思念。春风在谷口轻轻吹拂,传来迁徙的莺鸟的歌声,期望着再相聚能带来我内心的安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新雁”和“迁莺”都是与离别和思念相关的意象,古诗中常常用鸟类来象征离散与重聚。
作者介绍: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季言,号青松,明代诗人,曾任浙江、广西等地的知府,以诗名世,工于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是作者在送别友人黄四府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黄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时常吸引文人墨客,成为他们寄情抒怀的地方。
《醉桃源 送黄四府之黄州》是一首情感真挚且意境深远的送别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首句“黄州西望楚山青”,以“青”字开篇,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似乎将视线延伸至远方的山峦,展现出一种悠远而开阔的空间感。紧接着的“楼头秋月明”,将时空拉入夜晚,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楼头,营造出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诗中“冰溪十里送君行”一句,行程的遥远与冰溪的清冷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着离别的无奈与思念的深重。而“遥通湘水清”则将思绪引向更远的地方,湘水清流象征着友谊的绵长与不绝。接下来的“新雁过,晚蝉鸣”,更是通过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唤起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最后两句“春风谷口听迁莺。重来慰我情。”则是对未来重聚的期望,春风和迁莺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希望,给人以温暖的情感寄托。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还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情感的交织,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黄州西望楚山青。
诗人站在黄州,向西方眺望楚山,山色青翠,突显大自然的秀美。
楼头秋月明。
高楼上的明月映照着夜空,增添了夜的宁静与思索。
冰溪十里送君行。
清冷的溪水伴随友人走了十里,象征着离别的漫长与心中的不舍。
遥通湘水清。
溪水最终流向湘江,暗示着思念的延续与友谊的深远。
新雁过,晚蝉鸣。
新飞来的大雁与晚蝉的鸣叫,勾起了对友人的思念。
撩人离思生。
这些自然景象引发了深切的离愁别绪。
春风谷口听迁莺。
春风轻拂,谷口传来迁徙黄莺的歌声,象征着新的希望。
重来慰我情。
期待再次相聚的愿望,带给诗人内心的安慰。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离别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重聚的期待与向往,传达出友情的珍贵与思念的痛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夏言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新雁过,晚蝉鸣”描绘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愁思
C. 愤怒
D. 无聊
诗中提到的“冰溪”可以用来比喻什么?
A. 温暖的友情
B. 清冷的离别
C. 热情的欢迎
D. 无尽的欢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王之涣的《送友人》中,同样描绘了送别的情景,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畅想与对友谊的赞美,而夏言的《醉桃源》则更加注重于离别的愁绪和对重聚的期待。两首诗通过不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诗词背景、风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