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又五言二首》

时间: 2025-05-01 17:43:09

诗句

剖决时通夕,将迎或望尘。

官为贤令尹,位下郡专人。

尚欲平州欠,何曾叹县贫。

能容老夫否,负耒去为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43:09

原文展示:

剖决时通夕,将迎或望尘。
官为贤令尹,位下郡专人。
尚欲平州欠,何曾叹县贫。
能容老夫否,负耒去为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治理地方的热情和对民生的关心。诗中提到,决策的时刻已经到来,可能会迎来新的希望。虽然身为地方官员,有时却感到位置的局限与责任的重大。作者希望能改善地方的经济状况,而不只是抱怨贫困。最后,他表达了愿意扛起责任,为百姓服务的决心。

注释:

  • 剖决:指的是决策,处理事务的意思。
  • :夜晚,指时间。
  • 望尘:比喻追赶,希望能赶上某种进展。
  • 贤令尹:指贤明的地方官。
  •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指行政区域。
  • 平州:指希望使某地经济平稳。
  • 县贫:指地方贫困。
  • 能容:能否容纳。
  • 负耒:扛着犁,表示耕作,象征为民服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山岚,宋代诗人、词人,曾任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他的作品多关注民生,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反映了对地方治理的思考与愿望,体现了他心系百姓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刘克庄作为一名官员的责任感和对民生的关心。开篇“剖决时通夕”,直指当时政治决策的重要性,暗示着变化的来临。诗人以“将迎或望尘”表达了对未来局势的期待,同时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思考。他并不满足于仅仅身为“贤令尹”,而是希望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实际贡献。通过“尚欲平州欠,何曾叹县贫”,诗人直面贫困问题,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而不是消极抱怨。“能容老夫否,负耒去为民”则进一步强调了他愿意为民众奉献的决心,这不仅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更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情感真挚,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的深刻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剖决时通夕:表明决策的重要性和时效性。
  • 将迎或望尘:表达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变化的渴望。
  • 官为贤令尹:描绘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 位下郡专人:反映出官员的职责和位置的局限性。
  • 尚欲平州欠:表达对地方经济的关心和改善的愿望。
  • 何曾叹县贫:质问为何只抱怨而不采取行动。
  • 能容老夫否:询问自己是否能被接受,展现谦卑。
  • 负耒去为民:表明愿意回归田园,为百姓服务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将迎或望尘”与“官为贤令尹”形成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比喻:使用“负耒”以象征为民服务的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责任与担当,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以及愿意为民众奉献的决心,体现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时通夕:象征变化与希望。
  • 望尘:代表追求与期望。
  • 负耒:象征耕作与为民服务的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剖决时通夕”中的“剖决”指什么? A. 分裂
    B. 决策
    C. 解决
    D. 讨论

  2. 诗中“何曾叹县贫”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消极
    B. 责任感
    C. 不满
    D. 无奈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民生的关怀。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民生疾苦和对社会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诗更为细腻,关注民生与责任,而李白则更注重豪情与个体自由,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申湖 送冯温往河外 春日寓怀 望蜀亭 冬日写怀 江上寄情 许州题观察判官厅 赠禅师 并州 褒斜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皿字底的字 包含擦的词语有哪些 夭斜 屯坎 包含薰的成语 生字旁的字 修摄 万法 蝇趋蚁附 搜岩采干 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出疆载质 行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拂袖而归 一纸 超俗绝世 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