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32
夏日书事寄丘亢处士
作者:姚合 〔唐代〕
暑天难可度,岂复更持觞。
树里鸣蝉咽,宫中午漏长。
病夫心益躁,静者室应凉。
几欲相寻去,红尘满路旁。
在炎热的夏天,难以熬过,何况再去举杯畅饮。
树上蝉声悲鸣,宫中时光流逝缓慢。
病人心情愈发烦躁,静坐的人应该感到凉爽。
我几乎想去探望你,然而红尘的纷扰挡在路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到的“蝉”在古代常象征夏日和孤寂,而“红尘”则是对世俗生活的隐喻,反映诗人对世俗的逃避和对友人的思念。
作者介绍
姚合(约 770-835),字子华,号青丘,唐代诗人,曾任职官员。他的诗风清新流畅,擅长写景抒情,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夏日书事寄丘亢处士》创作于盛夏,诗人借寄情于友,表达了自己在炎热天气中内心的烦躁与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这首诗通过描绘盛夏的氛围和个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宁静的渴望。开篇就以“暑天难可度”点明了夏日的炎热和难耐,接着通过“岂复更持觞”表达了在这种天气下饮酒的无奈,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拒绝。紧接着“树里鸣蝉咽”,用蝉声的哀鸣渲染了夏日的寂寥,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情感。
“宫中午漏长”则描绘了时间在炎热中显得格外漫长,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诗中的“病夫心益躁”,揭示了诗人自身的身体状况,病痛加重了他的烦躁,而“静者室应凉”则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对自然清凉的渴求。
最后两句“几欲相寻去,红尘满路旁”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想要去探访友人的愿望,但世俗的纷扰让这种渴望变得无奈和遥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及对生活宁静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炎热夏日中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逃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尘”指代什么?
A. 自然环境
B. 世俗生活
C. 诗人的内心
诗人在夏日中感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烦躁
C. 平静
诗中“几欲相寻去”的含义是什么?
A. 想去旅行
B. 想去拜访友人
C. 想要离开城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同样描写夏日的诗中,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夜空的明月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而姚合的《夏日书事寄丘亢处士》则通过炎热的夏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内心的烦躁,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