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5:49
白马渡
作者:洪皓〔宋代〕
国步日多事,霜露任沾衣。
留落十五年,至今方北归。
缭绕一万里,人物太半非。
昔时渡盟津,宾从争扶持。
北辰渡白马,阴噎日无辉。
一酎祈利涉,冯夷莫予违。
惊秋感叶脱,况乃思鲈肥。
父老行欢息,风雨仍霏微。
夜投胙城宿,百里即王畿。
遥望一惆怅,何当拜天威。
国运日益多事,霜露随意沾湿衣裳。
在外漂泊了十五年,直到现在才北归。
周围环绕着万里山河,人物大多已不再是昔日的朋友。
往昔渡过盟津时,宾朋争相扶持我。
如今在北辰渡白马时,阴云密布,阳光不再耀眼。
我举杯祈愿顺利渡过,冯夷神明也不能违背。
感叹秋天的叶子纷纷落下,更何况我还思念着鲈鱼的丰腴。
乡亲们欢声笑语,风雨依旧微微飘洒。
夜晚投宿在胙城,百里之外便是王畿。
遥望远方感到惆怅,何时才能向天威致敬呢?
作者介绍:洪皓,字子英,号月洲,宋代诗人,主要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作者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漂泊之后,回归故乡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事的追忆。
《白马渡》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洪皓通过对北归之路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开篇以“国步日多事”引出国家的不安与动荡,接着描绘自己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无奈。诗中多次提到“十五年”的时光,表明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通过“昔时渡盟津,宾从争扶持”的回忆,展现了曾经的友谊与支持,而如今“人物太半非”,则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诗中的自然景象,如“惊秋感叶脱”,不仅增添了秋天的萧瑟感,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生活的感慨。
在最后,诗人以“遥望一惆怅,何当拜天威”收尾,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不确定。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层次分明,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思考与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复杂交织。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国步日多事”,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国家繁荣
B. 国家动荡
C. 国家安宁
D. 国家和平
“霜露任沾衣”中的“霜露”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生活
B. 友谊
C. 艰苦困境
D. 归乡
诗中提到的“北辰”指代什么?
A. 北方的星星
B. 方向与希望
C. 朋友
D. 祖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白马渡》的全面解析和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